关于手扶电梯“吃人”的惨剧不时诸见报端。如今,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台,每天有超过2亿人乘坐电梯。夹脚夹手、人员跌落、电梯塌陷等飞来横祸,都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面对这些危险,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救命的方法。26日上午10时许,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身亡。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事发于该商场7楼自动电梯处,当时,一名30岁的女子带着孩子乘坐手扶电梯上楼,临近楼层地面时,电梯与楼面接触部分突然断裂,女子卷入电梯,在被卷入前,女子用力将孩子推向了跟前不远处的几位工作人员,孩子得救了。尽管工作人员也曾试图用力拉出女子,但她最终还是被卷进了快速运转的扶梯里边。电梯打开后,这名女子已无生命迹象。 事件发生后,从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其实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电梯“吃人”惨剧。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不敢坐电梯了”。如果您也有所顾虑,那么一定要留心电梯上的危险地带和救命的方法。电梯六个部位最易“咬人” 1、电梯梯级和围裙板缝隙处,“咬到”就骨折。 此处空隙尽管小,却是扶梯最具杀伤力的地方。按照有关规范,围裙板与梯级、踏板间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4mm,而孩子手指有7~8mm粗,手臂更粗,被夹进缝隙中是由于围裙板静止而梯级在运动,就会产生冲力将孩子的手指甚至手臂带入缝隙。特别是有些孩子乘扶梯时喜欢将脚靠在围裙板上,若不慎将鞋尖、鞋带或裤边卷入缝隙,就会将脚也带进去,一旦被卷进夹住,就免不了受伤。 2、出入口的梳齿部分。 正常情况下的扶梯,梳齿部分会有一个弧度,使得脚或衣物不会随电梯运行而卷入其中。但有些不合格的设备,梳齿会出现缺损,间隙会有一些偏差。 3、上行电梯与顶部交错处,碰到即伤。 如果乘电梯时探头探身张望,身体部位就很容易卡在电梯与顶部的交错处而受伤。有些硬材质的提示标牌,会成为扶梯“咬人”的帮凶。 4、扶手末端,易夹伤手。 部分商场扶梯的扶手与墙壁的缝隙很小。如果乘电梯忘记松手或松手过慢,手会顺着传送带整个被夹住。 5、扶梯踏板与传送带夹角处,易夹伤脚。 安全起见,切记要踩在黄线以内。 6、垂直电梯门扇间隙。 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会有不大于10毫米的间隙,对成年人影响较小,但儿童手指较细,极易被夹。 万一发生电梯事故,你该怎么办? 1、自动扶梯紧急停止按钮 第一时间的救命按钮 乘坐扶梯时,当遭遇意外事故,或者发现他人遭到意外,迅速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电梯就会静止,避免造成人员进一步伤害,也是最救命的紧急按钮。一般说来,紧急按钮有嵌入式、凸出式等,但都为醒目的红色。紧急按钮均安装在不会被轻易触发但又容易发现的地方,通常在这样几个地方: (1)电梯入口扶手处 (2)电梯内侧盖板底部 (3)大型电梯中部 2、如果无法第一时间按下紧停按钮 万一没办法第一时间按下紧停按钮,一定要保护脑部,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周向前互助双侧太阳穴;还要保护胸部,如倒地,应保持侧躺,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腹腔重要脏器。 3、遇到拥挤时 遇到拥挤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颈椎,可一手抱住枕部,一手护住后颈,身体屈曲,不要乱跑,就地保护。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 4、如果扶梯倒行时 遇到扶梯倒行时,迅速紧抓扶手,压低身姿保持稳定,并和周围人大声沟通,保持冷静,切忌拥挤踩踏。在北京地铁事故中,一位女士就这样保护了自己。 此外,乘坐扶梯时,一下十条请务必牢记,还要让孩子记住: 1、不要在乘扶梯时看手机 、iPAD等。 2、不要将鞋及衣物触及扶梯挡板,更不要将手放入梯级与围裙板的间隙内。 3、不要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手提袋等不要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 4、不能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 5、不要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连的部位。 6、尽量不要携带大件物品乘扶梯,行李比较多时,可以侧身上电梯,将行李提在身体前后方,同时要注意不要将行李放在电梯上,以免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危险。 7、千万不要在扶梯进出口处逗留。 8、尽量别穿长裙和洞洞鞋,如果穿了长裙,一定要踏上电梯前要注意鞋带并拢一拢衣裙,避免在电梯运行时挂拽到衣服。而材质很软的凉鞋,容易被卷入扶梯,而且卷入后,电梯的安全装置可能无法及时启动使电梯停运。 9、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乘扶梯,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护,拉紧孩子的手,家长最好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紧紧拉住孩子,这样更安全。 10、提醒孩子不要在电梯上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