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水调 公安历史底蕴深厚,从汉时设郡,刘备赐名至今已越千年。这里的语言古雅而幽默,多人文色彩,多智慧谑黠,富于韵味。又是楚地中心,楚人能歌善舞遗风影响着公安民歌的风格及形式。 水润地名,古意悠悠 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记忆,是自然的坐标,也是心理的情定。与水结缘的公安,留下了一个个水漾珠润的地名,播下了一个个迷人的传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英雄在长江边的公安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变成了无数的地名和传说。公安因刘备而名。公安这块土地,从她的名字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深深打上了“三国”烙印。公安最早叫梅园。那时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梅花。一年隆冬,一位秀才从这里路过,见大片大片连绵不断的梅花,争奇斗艳,景色迷人,便取名叫做梅园。后来,汉高祖刘邦分郡定县,又把梅园改为孱陵。到了三国时期,左公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刘备驻扎油江以后,很多人都来信问侯他,信中总问:“左公安否?”刘备当时因忙于军务,没有功夫详细回书,每次回信时,就提笔写下两个大字“公安”(即左公安泰之意),日子一长,这两个字便成了口头禅。后来,也因为纪念左公安营于此之意,具有双重含意,就把孱陵改为公安。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公安这个古老的地名来自于刘备,公安还是刘备的温柔乡。公安有个小镇叫黄金口,黄金口原名柴林街(为古代公安县城孱陵街的讹音)。黄金口名称的由来就与刘备和孙夫人有关。 当年,年过半百的刘备续得孙夫人这一佳偶,欣喜异常,亲往石首,沿途张灯结彩,锦幛成林,将孙夫人迎回了公安。一年夏天,孙夫人患了重病,茶水不进,卧床不起。刘备一连守侯了几天几夜,孙夫人也没有张口说话。刘备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派人四处求医。后来打听柴林街有位德高望重的王老先生,医术高明,药到病除,但那老先生却请不来。刘备为了孙夫人,拿出当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精神,亲自将孙夫人送到柴林街王老先生的府上。王老先生果真名不虚传,孙夫人喝下药后,便启齿开言了,刘备大喜曰:“娘娘开了黄金口,娘娘开了黄金口!”从此以后,人们便把柴林街改叫“黄金口”了。 黄金口虽是虎渡河边的一个小镇,但风景秀丽,明袁宏道《黄金口》一诗中就描绘了黄金口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致。黄金口在过去曾有“小沙市”之称,是两河(虎渡河与东河)之口,河上有桥相连——叫三穴桥,石桥,七孔,在明代时是本县最壮观最大的桥,两岸店铺麇集,手工业兴盛,河中有过千帆林立的景象。小镇名人辈出,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的礼部尚书杨溥,柳氏花牌的创始人柳画匠,当代著名作家陈应松都出生在这里……如今,这个因传说而迷人,因水运而繁华的小镇和其他虎渡河沿岸的小镇一样,也因水运的衰败而再也寻不到当年的模样了。只有潺潺流淌的虎渡河水,见证了一个东吴女子的甜蜜与忧伤,见证了一个小镇似水的繁华……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三国时代金戈铁马留下的斑斑踪影今天依然可以寻觅。作为对三国历史文化最好的见证,除黄金口外,遍布公安境内的刘备城、孙夫人城、左公走马堤、吕蒙营、陆逊城、陆逊湖、金猫口、孝港、张飞田等数十处遗迹、遗址,街头巷里、田间地头世代相传的有关三国的地名传说,将三国的历史永远地镌刻在了这块水乡大地上,刻在了波光舟影之中。 公安素有“百湖之县”之说,人们大多是临湖而居,湖与湖有河流相连,陆地与陆地又有桥梁相接。也不知是哪年哪月形成的称呼,沿河的小镇多以口相称,除了前面提过的黄金口,还有闸口、新口、麻口、狮子口、积玉口等等。这些河边小镇也和黄金口一样,镇镇有传说,口口有故事,皆因水而兴,因水而衰。 公安因是水乡,带“水”旁的地名自然就更多了,这也是公安地名的一大特色。比如湖、湾、港、洲、河、滩、渡、沟、池、汊等村镇名称。说到湖,公安大小湖泊有上百个,在这些湖周围的村庄多以湖命名。所谓的湾,是指湖湾或江湾河湾,就是在水边有一个月牙形的沿岸村落,便以居民姓氏后加“湾”字取地名。如尹家湾,姚家湾等。还有以水湾加以别的事物命名的,如瓦池湾这一称呼。相传是一只装载瓦陶瓷器的木船在此沉没,不久船被打捞上来,破瓷碎瓦抛于河湾,故称瓦池湾。也有以地貌形状后加“湾”字命名的,如狗腿子湾,卧牛湾等。当然,也有例外的,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