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四川
- 精华
- 4
贵宾
   
- 积分
- 7888
IP属地:四川省成都市
|
地理生存环境,决定了这里的人们风俗习惯。“广谷大川异制,同生其间者异俗”(《周礼•王制》)。公安以水养土,以水活人,得水的涤荡与滋润,平畴千里,沃土深厚,水波荡漾,人情淳朴,开化较早,风俗独具水乡气息。
【一方水土一方味】
水乡口福甲天下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公安江河纵横,湖网成片,属云梦古泽,地处两湖平原走廊,膏壤腴地,饶食丰物,是天下闻名的“鱼米之乡”,“饭稻羹鱼”是基本的饮食特征、“多酒多茶”是起码的生活方式。因潮湿温润,四季蔬果频繁登场,又处湘鄂边,其口味有楚人“咸鲜”的特点,随时代变化,加上四方饮食的吸纳,兼有南北口味特征。但仍崇咸尚辣逐鲜, “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裙羹”,宋代名士张景一语道出了公安饮食诱人的水乡特色,怎不让世人垂涎欲滴!
过 早
过早即为早餐。
公安过早,蔚为大观。
“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汆圆子滚鸡汤。”这首清代的《竹枝词》道出了荆楚人过早的奇特之处。公安人的早餐为了把这个“早晨”过了,花了许多心思。过早应是与小吃有关的,而公安早餐小吃其丰富世所罕见,是从来不会糊弄自己的口腹,简单草率的。
过去的年代,经过长期生活摸索形成的早餐习惯,无论贩夫走卒,达官贵人,都尊崇方便、好吃、吃爽的原则,把早餐当作一天最重要最喜庆的开端。吃好了,吃出一头汗了,口齿生香,犹如开门听见喜鹊叫,一天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猪油炒饭是将隔天的剩饭用猪油加葱花炒松软,有条件可加个鸡蛋,这样的过早是我们小时候格外向往的。富裕人家也吃清汤面、骚子面(肉丝面)、包面(即馄饨)、包子(有肉包子、菜包子),自做或在街上食铺“端”,端即是买的意思。农家或一般人家如有灰面(面粉)下疙瘩子(面疙瘩)也是比较奢侈的过早。还有一种老人小孩爱吃的面糊,就是将米粉和水下锅,煮成糊状,加盐加少许青菜末而成。米面做成的还有发糕、汽水粑、火楠片子糕等。更有糯米做成的糍粑、汤圆。汤圆过去为自做,放久后煮熟会出现红色,但没有异味,依然可食;汤圆加点自制的米酒一起煮,无疑是令人沉醉的小吃。
说到米酒,公安叫伏汁酒,是夏天家中常酿的。也是将糯米蒸熟,摊开晾干,再拌入酒曲子,入钵或盆,用旧棉衣或棉絮捂住,一般一二天就可吃。米酒不是酒,却有酒香,甜味独特。可生吃,也可煮了吃。产妇发奶是效果特快的民间食方。
除了米酒,夏天的凉粉也是一种特别的过早食物。水乡六月,火土当令,暑气攻心,溽热难耐,胃口不佳,吃些凉粉,消暑最好,又能调理肠胃。生凉粉有两种,一是豆类制作,切成条状,用酱油、醋、葱蒜、香油和辣子等凉拌,早晨起来,吃上一碗,火气顿消,从头爽到脚;还有一种是用专门的凉粉籽在水中揉搓而成,结晶成糊状的,一样凉爽止渴生津。其实夏天居家过早中还有藕粉值得一提,藕粉是用公安水乡的野藕用擂钵擂成的,野藕含淀粉量高,凉干后存放起来,如要过早,抓出几把,用滚开水加些糖调成糊状即可。而莲子红枣汤,是一般人家吃不起的。但也是公安水乡过早的特色。再加两个煮鸡蛋就更妙了。
一些节令吃食也可以用来作早餐。如端午时煮一锅粽子,每天过早一样可热了吃;新麦收割后,用新磨的麦面包包子过早,也是端午后一段时间的一种庆丰收的吃法。清明的团子、中秋的月饼、腊月炸出的荷叶子、玉兰片,米子糖、米泡、麻花都可成为过早的佳肴。除此之外,米制品的早餐还有米粉、米茶、豆皮子。
说起公安豆皮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食品。公安豆皮子与武汉等地的豆皮完全不同,吃法迥异。比如武汉豆皮,是用面粉加工的,而公安豆皮子是绿豆加米磨成的。武汉豆皮加了熟糯米,还有香菇、瘦肉或者火腿,上下相裹,在平底锅里煎得两面焦黄。公安县的“豆皮子”,却是一种可以和面条一样煮着吃的米面食品,怎么煮都有嚼劲,不“趴”。在公安农村,摊豆皮子是一件大事情。这当然是腊月最为兴奋的大事。哪家摊豆皮子,早早磨好米浆,再是看哪家媳妇火烧得好,摊豆皮讲究火侯。哪家媳妇豆皮刮得好,刮得好才能厚薄均匀。再就是看哪家媳妇豆皮切得好,要粗细均匀。一一上门去请了来。这些帮忙的姑娘媳妇们一般会带上自己惯使的工具。比如刮豆皮的媳妇会带上蚌壳,用竹刷子沾点油在锅里那么一扫,一勺米浆在锅里那么转着一淋,再用蚌壳把豆皮子刮得厚薄均匀,这一连串动作要在几秒钟内完成。等锅里的豆皮收干水变了色,迅速揭起,摊在簸箕上。那切豆皮的媳妇通常都带上了自己用顺的刀。待豆皮稍凉,三五下切成细丝,尔后晒干,存放于柜中,几个月甚至一年想吃了都可抓出一把下锅。 [NextPage]
摊豆皮这天准有不少村人前去串门。那头前摊出的豆皮子是不去晾晒的,包瘦肉大蒜馅或只是加糖了在锅里用文火煎,再或者撕成片呀切成细丝啊之后加蒜苗现炒了招待客人,见者有份。村里也曾有过不少关于哪家摊豆皮,结果主人家人缘太好,以至于摊的豆皮全被村里人吃光了的趣谈。
当今的公安豆皮在每天都可吃到,有的因现做豆皮成为公认的“豆皮王”,如县法院旁有一家豆皮店,老板姓王,女性,就有此不胫而走的称号。豆皮现做,可要技术。一个小火炉,一个小平锅,一桶米浆。先用一块连着皮的猪肉在锅里擦一圈,再舀一勺米浆,端着锅柄那么一转,米浆就顺着流成了一张圆饼模样,几秒钟就可以揭下来放在一边的竹筛上凉着了,接着再摊第二张,旁边的竹筛一会儿就铺满了一层。这摊好的豆皮,可以包上牛肉拌着大葱的馅,叠成四四方方的,再用油慢慢炕熟。也可趁热切成丝,加了鸡蛋,大葱等炒着吃。不管煎豆皮还是炒豆皮,配上一碗蛋酒,或是一碗萝卜汤、海带汤,这个早晨就让人舒坦到极点了。
打糍粑往年农村也是腊月里的事,其制法是称将糯米浸泡充分,上甑子蒸熟,然后放入石碓窝中,用木杵杵烂。一般四人杵。碓窝是舂米的旧物,村里往往只有一口,这就要东家借西家轮了,往往争得伤了和气。打糍粑时,杵好的糍粑任何人都可尝鲜,只管去扯下一坨吃。打好后冷却变硬,切成长方块,也有在未冷时用手捏成扁圆状的,再沉入水缸中,只要勤换水,存放多日多月而不坏。吃时取出切片。过年之后,在火上烧烤糍粑过早也很流行。烤得两面焦黄后,糍粑就鼓起来,像现在的大枕头形状,将中间抠开,灌入一些白糖,吃起来那个香脆啊松软啊,无法形容。糍粑吃法多种,有鸡蛋炒糍粑,豆皮煮糍粑;咸的甜的都行,依各自口味。作为绿豆摊晒的豆皮,也可以单炒,也可以用汤下,素炒好吃,用腊肉炒更好吃,煮也好吃。
在公安的早点中,锅盔是最名震遐迩的。也是公安过早中既大众也经典的、人见人爱、百吃不厌的首选。过去是引车卖浆者流果腹的衷爱,现在已经进入大的筵席,高卑老少皆宜。这种烤制的面食,多在街头露天处,一口由废旧油桶加黄泥做的灶,再配上一块长长的案板,摊子就搭成了。在公安,制作锅盔一般是夫妻二人,妻子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放在一旁醒着;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再加入少许自制的馅,有肉末和葱蒜,揉入面中甚至还可以加胡椒面,油重油轻,悉听尊便。将醒好加味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这一切在顶多一分钟完成,迅速贴进了炉膛壁里。炉膛里的温度可能有几百度。一般刚学烤锅盔的徒弟往往要把手和手臂烤脱几层皮,因为手上功夫慢了。笔者曾见过一个学徒满手臂的血泡,手艺学成时,已是动作神速,手在炉膛里来去,如风一般迅疾,毫不伤及皮肉。公安锅盔多半都是加了肉馅的,炉膛里烤得油滋滋的,待到锅盔表面烤焦凸起,迅速刷一层油,再烤个几秒就可以用弯形的火钳将锅盔从炉壁上取出来来了。依个人口味,有的刷上辣酱,还有芝麻的香味儿,吃时外焦内软。
公安锅盔的特点就是大,被称为鞋板锅盔。这也反映了公安人的憨厚实在,不来小眉小眼,小杯小盏,大气磅礴。一个锅盔也是一方人情人性的真实流露。一般常人一个锅盔管饱。过去也有小锅盔,是棱形,称为锅盔牙子,包上油条,一样吃法。这些街头的鞋板锅盔摊子,遍及城乡的角落,上班的,下地的,买一块锅盔,拿着就走,边吃边走,“早”过了,工作的地方也到了,非常便利,相当于美国的麦当劳快餐,牢牢占领着公安人的口腹,也是荆楚大地上很响亮的小吃。锅盔包油条加一碗膏子豆腐,可能是公安在外地游子最为想念的家乡早点。常有在外地工作的公安人说,回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锅盔吃。什么都不想,就是想公安的鞋板锅盔。有的离开时,会买一大包锅盔带走。但锅盔如再回锅就不好吃了,必须现烤现吃,不可存放。可见一块小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