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莲叶何田田 于 2015-8-18 10:19 编辑
水仙
读到吕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及林青霞与秦汉主演的电影《滚滚红尘》,若不是吕先生此文,我至今仍不知原著作者三毛是以张爱玲与胡兰成为原型创作的。
于是,赶紧在网上搜出此片,草草看了一遍。看罢,又连夜把张爱玲的《小团圆》翻出来读,到后来,眼睛发涩,疼痛。
只有关了灯,躺下。
胡兰成称张爱玲为“民国临水照花人”,还解释为“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可不知为何,见到“临水照花人”这几个字,我头脑里竟浮现出一株水仙。
中西方文化里,对水仙的理解似有不同。中国人称水仙为凌波仙子,超凡、脱俗,西方文化里它却是自恋的象征。
水仙自恋的这一寓意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王子纳西索斯,凡是见过他的少女都会情不自禁的爱上他。可是孤傲的他对所有的少女都无动于衷。连最美的仙女爱可都因他伤心憔悴而死仅留回声。复仇女神决定惩罚他,让他深深迷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而无法自持,最后选择跃于水中与自己的影像结合,死后便化身为水中的一株水仙花。
不过,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一致认可水仙的美丽。
很多人在隆冬时节,都喜欢到街上去买一盆水仙,因为,它可以在春节时盛开,给节日热闹的气氛添上一丝清雅。
我也养过一回水仙。那时,我尚未爱上养花种草,有一回在街头,看到一个挑夫的担里,盛了清水的浅盆里立着几株植物,叶片葱翠碧绿,便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
水仙。挑夫回答说。
因为觉得花名很美,价钱又不贵,便买了一盆回家,搁在电视柜上。可能因为我没有天天换水,也可能是屋里阳光不够,买回的水仙长得并不好,叶片徒长,花箭也抽得太高,虽然花倒是开了不少,花枝却因为支撑不起,歪七竖八,毫无美感。
自此,我不再养水仙。一则水培的水仙花开过后,水仙球茎就瘪了,不易繁殖;二则自己那养水仙的经历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我常自我安慰:水仙是凌波仙子嘛,既然是仙子,就不该落入凡间,与我等凡夫俗子为伍。
当然,爱水仙的人不少,养得好水仙的人也很多。一丛绿叶里,朵朵“金盏银台”,确实冰清玉洁、高雅绝俗,每每看到它们,都有汗颜之感。
中西方文化虽有不同,却也可兼容并包。如果把女人看作花,那张爱玲无疑能算作一株水仙。
她绝世独立、纤尘不染、孤高傲气,与中国文化里的水仙一样;同时,她又才华出众、卓尔不群、自恋自爱,与古希腊的纳西索斯王子一般。若强说与纳西索斯不同,也只是张爱玲曾爱上过胡兰成,为他低到尘埃,在尘埃里开出花。
可水仙生性只能生活在水边,不该活在尘埃里,尘埃里开出的花注定不长久。像胡兰成这种薄情男,纵使才华横溢,却哪里能给张爱玲洁净的爱情之水?就如张爱玲自己所说:“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于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其实,萎谢的,何止爱情,还有她的才情!
有幸的是张爱玲她更爱自己,她敢于爱,也敢于放弃。“已去之事不可留,已逝之情不可恋”,爱就爱了,不爱就不爱了。爱得突然,走得决绝,她毅然决然的斩断情丝,维护了最后的尊严。
曾经的临水照花人,如今早已水竭花萎。坐在屋里,静静地看着张爱玲的照片,这位旷世才女的惊鸿一瞥,令我喟然长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