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事会多多少事 赵忠义 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言下之意,就是说不要多管闲事,多一事就会惹来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事,诚然,有这种社会现象,而且在当今还比较普遍,那么,多一事究竟会多出多少烦心事呢? 有一个好事的学生去帮扶一个被撞的老人,结果帮出一个自己是肇事者,赔付大量现金不说,还摊出一桩官司来;有一个义汉舍己救人,不但没救出人来,反倒把摔伤了一条腿,弄了个半身不遂,事隔不久,一场车祸还显些夺去性命。这样的多一事,于己于人,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少一事,自己就不会卷进官司里,家里就不会有人为你担惊受怕,忙上跳下,少一事,就不会摊上一个半身不遂,有些事,错过了时辰就会躲过诸多劫难,有些事,真的说不清楚。可亲爱的,事情往往有两面性,如果人人都这样袖手旁观,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事”的理念,悠哉游哉,那就事无人担,百业俱废了。正如梁启超所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看来,多一事确实要多出不少事,至于多多少很难说,多一多二多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只要你多出的事是善事是正事,你最终的结果还是良好的。因为事实就是事实,真理就是真理,事实胜于雄辩,真理就是铁定的事实,任何人都颠倒不了,任凭你再有多能耐,尽管过程很曲折,要经历万苦与千辛。所以,我想,既然选择了多一事,既然在你应该出手或不应该出手时都已经出了手,就要负责到底,将善事办对,好事办好,不论遇到怎样的麻烦、打击与坎坷,你只要抱着破釜沉舟、不胜不归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致死要也将事情原尾弄清楚的精神,那么,再怎样冤枉憋屈的窝心事也会水落石出。正因为有人陷害栽赃你,你的善事才会显得那么的突出与卓越,正因为你行的是正道、公平与正义,你的被残疾被伤害才更显得你人格的魅力和平凡事在不平凡中的悲壮。这才是正能量的核心,正所谓社会核心价值的真实体现。 多一事是会多一些事来的,但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人准则,果真会少事会灵验吗?我看未必。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可当初,希特勒在杀第一个犹太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吱声,在杀了十个犹太人之后,依然没有人敢阻止,犹太人认为,只要不杀他的朋友与亲人,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如某些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当犹太人被杀到成千上万时,被杀到没多少人可杀时,这个犹太人就开始害怕与后悔了,开始想方设法逃跑与反抗了……这难道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处么?他不管事结果会怎么样?他们都学他不管事、不问事、不好事,结果这个民族又会怎样? 当今社会,类似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二个流氓居然能在长途客车上先是躲躲闪闪猥亵几名女乘客,后由于众人的“多事不如少事”的理念不坑声,而公开强奸;比如见了小偷今天偷东家你不管,明天偷西家你也视而不见,后天偷李家你更懒得打理,老后天,也许就潜伏到了你家后院也不足为奇;还有甚者,见到是劫色的就忍,见到劫财的就丢包,见到杀人犯就下跪……也许多一事就会多一条人命,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会惹不起就躲得过,故此,要想在多一事之后再少一事,还必须灵活掌握,必须学会科学的施救方法与过硬的逃生或对敌本领。 有个嫂子在菜园栽菜,突然听到村里有人喊孩子掉水了,这个嫂子丢下锄头,不顾一切地冲向出事大港,其实她也不会水性,但她飞一般冲刺到了被水流冲开的旋涡,并将孩子高高托举起来。当村人将她俩救起来时,她才发现她托举起来的不是别人,却是自己智障的儿子。后来,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在好心人的鼎力支助下,她智障的唯一的儿子不但完全康复出院了,数年后,还考取了武汉大学。 如果那位嫂子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亦或抱着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去救的心态,那么这个故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其实,各人自扫门前雪固然是对的,但如果有条件有能力方便的话,帮助人家扫扫瓦上霜也未尝不可。记得我楼上有户人家每天出门喜欢帮助人家顺带垃圾,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了,后来有一天,楼下人家下班回来,发现她家冒烟,她感觉不妙及时报了火警,结果僻免了一起火灾。如若不是楼上的多一事带垃圾,那么哪有楼下的多一事报火警;正因为多了一下顺带垃圾的小事,才减少了导致火灾的大事。这样的多一事不是减少了一户人家的重大损失吗? 我想,多做多帮多干积德行善的事和打拼工作事业的正经事,总比袖手旁观或隔岸观火或观后冷嘲热讽要好得多,正能得多。农夫与蛇恩将仇报不是没有,但毕竟很少。再少,我也要干,这才是中国之少年,这才是少年之勃起。正如某位哲人赵先生所言,蛇之所以是蛇,是因为蛇咬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不咬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