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266|回复: 2

[红安崛起] 武汉能否成为红安的“靠山”店

[复制链接]
来自
上海
精华
1

627

主题

1860

帖子

256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67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9 22:4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红安南境八里镇,即入武汉新洲区靠山店,这一地名充满了隐喻。
事实上,在红安的发展战略中,以武汉为“靠山”的思想,一直存在。在红安开埠数百年的历史中,“下汉口”一直是最为流行的江湖语言,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 “下广东”潮起,亦无法取代武汉对于红安的重要意义。
在红安烟厂被武烟兼并的时候,甚至红安还幻想武汉能够将整个红安一起接收,由此成为武汉的一个区。可惜,郎有情,妾无意。红安欲借助武汉的力量,有两大障碍。其一是武汉核心城市圈的辐射广泛,红安并非在其重点区域内,其二是,武汉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其经济结构与红安并无明显互补。
在武汉都市圈的规划中,以“一核一带三区四轴”为基准。武汉城市圈未来的第二产业发展主要依托武汉的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广经济带两条国家一级经济发展带,强化以武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东向、西向、北向、西南四条产业空间集聚带,集聚产业发展区和综合性的工业城镇。
红安在武汉的东北部,在东线,武汉主要是以青山冶金工业区、北湖新城、阳逻新城和武汉科技新城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汉—鄂州—黄石—大冶产业空间集聚带在未来,黄石才是大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而黄冈虽然在武汉都市圈的东部,但是并非重点规划区,红安更不在其重点区划内。而在黄冈内部,诸多城市八仙过海,争抢武汉。从地理位置上说,武穴,黄州,溪水,麻城,都比红安更有优势。
在武汉都市圈的“一带”规划中,武汉将与鄂州市区、黄石市区、黄冈市区为主体,共同构成的武鄂黄城镇连绵带,其本质,乃是连接长江沿岸,与红安亦基本无关。
红安虽在武汉北边,但是武汉都市圈的北线,主要以京广线为纽带,重点发展大悟,孝感等地,红安在京广线之外。
而在武汉都市圈的规划中,基本是以交通的导向,红安交通落后,与高速公路、铁路失之交臂,导致其成为“孤岛”。在未来的武汉核心城市圈中,很容易被边缘化,借助武汉,恐怕更多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
同时,武汉城市圈规划更适合未来十年,在目前,武汉并无产业优势,无法完成对于周边的辐射。
武汉目前尚且没有完成经济转型,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大城市中,仍比较落后。武汉以扼全国之中的险要地理位置,而落选中国中心城市,值得反思。
2009年,中国部分大城市的GDP,上海为14900.93亿元,北京为11865.9亿元,深圳为8600亿,广州为9000亿元,天津为7000亿元左右,重庆为6500亿元。而武汉仅为3960亿元,与几大中心城市差距甚远。如果按人均收入论,广州为16884元,上海为16683元,北京为15638元,天津为11467元,武汉为9564元,甚至比位居东北的沈阳都低。
外向型的经济,注定了沿海等城市,成为中国工业,商业的中心,以及对外贸易的中转地,武汉纵使雄踞全国之中,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活动并非以广阔大陆为中心,而是以对外为中心,武汉的内部河运,以及公路,铁路,均失去了其枢纽作用,武汉逐步走向衰落。与“大陆枢纽”被废弃相伴的,是“海路枢纽”的作用凸显,深圳,广州,上海等江浙沿海城市,乃借势崛起。
同时,由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消费,占经济总量仅为30%的大众消费品,才是真正可以流动的要素,而这种要素,又由于条块分割的政治体制,体现出“诸侯经济”的特点,国内关卡林立,使大量财富不能跨省流动,武汉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武汉的重新崛起,其前途系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未来时代,中国必然由目前的外向型经济,变化为内生性经济,同时,未来,大众需求将取代基础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力。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局,难以实现突然转变。内需的培养,大约尚需十年。而武汉崛起,亦在十年之后。
目前,武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结构,仍然没有扭转,其工业体系,以“重工业”和“大工业”为特点。
2008年,武汉的三大产业比重为3.7:46.1:50.2,,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过重。同时,在其4338.28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总产值3394.18亿元,竟占78,2%,轻工业总产值只有944.10亿元,不足四分之一。
武汉知名企业,大半均为大工业企业,如东风系汽车,神龙汽车,武钢,而武汉卷烟厂,则为管制性企业,武汉虽称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但是,武汉虽有光谷,但其1000亿的产值,远逊中关村的100841亿,而深圳高薪科技园区,则达到了8710亿。亦远远超过武汉光谷。在武汉的工业构成中,传统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在武汉本身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之前,武汉向周边的“产业转移”,无非就是摊大饼,无法形成梯级产业体系,难以发挥协同效应。
在红安引起的外部大项目中,除早期的中百之外,几乎不见武汉企业的踪影。过亿的项目,多为武汉之外的企业投资。如杭州娃哈哈、浙江华盛达集团、广东佛塑集团、深圳宝安集团、菲律宾上好佳,广州粮食集团,江苏南京雨润集团,台湾“龙鑫”、香港“嘉威”、郑州钧宇纸业等,多来自东南沿海,甚至是北部的郑州。而武烟红安分厂,本来就是兼并红安烟厂而来,并不能作数。
目前,全国城市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经历工业化阶段,其高峰期,工业比重往往达到50%以上,然后在后工业化时代回落,第三产业崛起,而红安目前尚且还处于工业贡献不足的时代,2008年,红安的工业占比不足40%,处于工业化“补课”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对于经济的贡献,近年来迅猛上升。而此时要红安作为武汉的“后花园”,只发展农业,也不现实,本身没有完成产业升级的武汉,对红安难以有大的帮助,若等中国国家战略改变,武汉十余年后重新崛起,再转移其部分工业,则又时间不等人,恐怕红安靠山未定,桃花已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辽宁
精华
0

42

主题

325

帖子

390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IP属地:辽宁省沈阳市

发表于 辽宁省沈阳市 2015-8-20 12:4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靠山山倒靠树树歪!要靠自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1-10 14: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