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随州元素解读之二
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简称《规划》)。随即,国家旅游局组织启动 《大别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这将是随州市旅游业首次纳入国家层面的专项规划。我市旅游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规划》摘要】
《规划》分析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区的区域特点之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总体不高。”《规划》对全区战略定位之一是,“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其中,《规划》定位随州的发展方向为,“湖北省北部门户城市,农产品加工、光伏、物流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培育壮大随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规划》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中,规划重点发展部分重要旅游景区(点)。其中,在红色旅游景区(点)类别中,“随州市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在列;在生态旅游景区(点)类别中,“随州大洪山”在列;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点)类别中,“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在列。
【权威解读】
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曾云峰说,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神话世界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初步的市场感召力和吸引力。这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在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大别山片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潜力所在。
被列为国家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的大别山片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必将是大别山片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其中,随州是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六市红色旅游联合体主要成员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被列入国家一期130个红色经典名录。随州的红色旅游发展是全区的重要构成。
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对旅游业发展起着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是引领大别山区域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我市已经初步策划“十三五”重大旅游项目28个,涉及农业、林业、生态、宾馆酒店、主题公园、文化品牌等多个领域,合计投资652.5亿元。
与周边地区加强联动,是近年来大别山片区旅游发展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大别山片区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整合和联动营销,为区域旅游发展带来活力和机遇。
【对接思路】
打响四大品牌。全力争取在《规划》实施中突出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神话世界这四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分量,从项目建设、宣传推介、旅游线路编排、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力争将炎帝故里作为大别山片区旅游的文化之魂、文化之根,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突出大洪山对大别山区域旅游的战略支撑地位,将大洪山列入大别山区域最重要的集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地质科考、山地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受资金、政策等限制,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尚未能打造成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要抢抓机遇,全力争取在《规划》实施中对随州红色旅游发展给予进一步重视和提升。
争取项目入库。全力争取将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项目、中国编钟音乐之都项目、大洪山生态保护及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西游神话世界项目、桐柏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武胜关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项目、大别山旅游公路环线项目等,纳入《规划》重大项目库。
深化联动共赢。全力争取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为契机,设立大别山片区旅游促进基金,建立片区旅游部门、协会的互动合作机制。成立区域旅游发展促进机构,通过政府和行业组织两个层面的协调互动,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行统筹协调,在宣传营销、游客互送、信息互通等方面实行联手联动,实现区域旅游发展互促共赢。
创新区域合作。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助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四大旅游版块整合联动。①广水武胜关景区与河南信阳鸡公山景区整合联动;②随县桐柏山景区与河南桐柏县淮源景区整合联动;③随州大洪山景区与京山、钟祥景区整合联动;④曾都区洛阳千年银杏谷与安陆钱冲银杏谷整合联动。
[来源: 随州报 2015.8.22 星期六 A1版 记者陈云、通讯员魏曙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