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
略,又作畧。上田下各,或左田右各。
一看会意,就是分土地。
各得各的田,各得各的地。
兄弟分家,一般以埂、沟、路、树为界;
国家则以河、山为界。大家彼此守礼,各安其位,相安无事。
各,上部反文是脚。甲骨文 ,一只脚,脚尖朝里,向门里走,到了,路口,进来。
“各”与“出”相反。出,脚尖朝外。
   
乡村谜语,“弟兄五个人,各ke进各的门。要是走错路,就要笑死人。 ”谜底:戴手套或扣扣子。
各,方音若渴。爹死娘嫁人,各ke人顾各人。
恪客衉,音ke;
证各曾有渴音。恪客衉为证。
略,各安其田,各安其位。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借人老婆过不得夜ya.
各人看好各人的门,各人管好各人的人。
宁波语“各样”,即不一样。
确定国之疆界是重要的工作,马虎是对历史极其不负责任。导致后辈乱扰纷争。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说文》略,经略土地也。从田各声。乌约切
略,初当为动词。又当“治”解。
“天子经略”,经营天下,略有四海。《博雅》略,治也。
校之方言,略又读niu;L读N,相混。
如榔头,方言“榔nang头”;锣鼓,方言“锣nuo鼓”;锻炼,方音“锻炼nian”;刘,有读niu.
故《说文》乌约切,或是“鸟约切”之笔误,或活字排版之误。
费力妈说,niao/wu 鸟和乌虽然发音不一样,但是‘义’同,是否可以认为是同“意”,异‘音’,也就是说在方言里,是‘规律’性的‘声母’‘纽转’呢?古代神话中称太阳里有金乌,就是指‘鸟’。图案表示也是画一个‘鸟’。太阳和鸟(乌)的联系似乎是一个‘程式motif'?
费说颇有见地。乌,指乌鸦。黑的连眼睛都看不出。乌鸦也是鸟。乌加一点,指鸟眼。
乌,古读若莫、墨、妈。黑乌的,黄梅言“黑麻的”。“乌”如读今音,乌约切,仍读约。
大略,又言大约。北方概数言“大约摸”。
或与之有关。
农村有人小心眼,用锹削田边的路、埂;挤占公用部分,这便是侵“略”。
略又指疆界。“侵略”是动宾结构。
围绕公用土地,兄弟、邻居难免纷争、打架;
沿之国家间资源、利益纠纷,便是战争。
略又是名词。指疆界。
大卵奅往往把疆界领土不当回事,
算了!埂、路削就削了,就那么一点,何况自家兄弟,肉烂在锅里。
又如康熙老儿,一高兴就把诺大的贝加尔湖,当作小手帕送给俄罗斯作礼物了。祸误子孙。
说是先给点甜头给别人,空间换时间;
或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叫“战略”“策略”。
《广韵》谋略。《前汉·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李康运命论》张良受三略之说。《注》上中下三计。谋略。
谋略又或为谋取人家利益。
疆界之“略”,变成省略,忽略之略。略引小义。
略为, 略微, 略加, 略过, 略逊一筹。
王安石《谢王司封启》不以先进略后生。忽略。
萧统《文选序》自非略其秽,集其精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省略。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略又有巡视、巡行义。
《汉书 司马相如传》观士大夫之勤略。注:略,巡行也。
大概相当于今干部深入基层调查吧?
今有中央巡视组。
《小尔雅》略,行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左传·隐公五年》
今语犹“我要去巡视被侵蚀的边境”吧?
略,广东话音loek6。ek一般不发音,读若“摞”“逻”。
《说文》逻,巡也。《玉篇》游兵也。《正韵》游侦也。
《晋书·戴洋传》宜远侦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逻者数十骑。
逻音转捞,一声转。落luo,又读捞lao。
方言:
“捞缺、捞水(粗略查看田地灌溉通堵情况。速度快)”“捞哈棉花生虫没”,巡视。
“捞骚(骂人。试探能否招惹异性)”
“捞点幕墙干挂的事做下(揽活)”
我去打个捞就回,签到画个卯就行,点个卯不消得上班。
看到校长过来了,我从网吧门口两脚捞回了。
以上“捞”,动词,读若三声。有“巡行”之义。
有人作“走之旁加老”字。
或“略”音变。逻变捞音。
中央巡视组办事重在解决时弊,不可能“打个捞”就走。那是流于形式,忽悠领导。
看病号,方言曰捞病号;
队期奈三姑不好过,爱发黑头晕。“干”四五六奈嗯就过来一趟捞哈三姑。
近段三姑身体不舒服,易发头晕。隔三差五的你就来探望三姑一下。
“捞下年岁(音细。试探手气如何)”。本义或为女子年节归宁,探望父母。
“电视台过年,总播领导捞穷苦百姓”。捞义看望、慰问。
探视病号,连(联)系一下,时间并不长。
亦巡视义。
有人说洋泾浜: 让我look look;
北京土话“让我瞜瞜”;
黄梅方言“让你干瞜(或目旁录)一眼”
look、瞜(或目旁录), 就是“看看”。
如此巧合,必有关联!
略,又通“掠”。抢劫;夺取。
《方言》略,求也。秦晋之间搜,就室曰搜,于道曰略。略,强取也。
以略狄土。——《左传·襄公十五年》
略共武夫。——《左传·成公十二年》
牺牲不略。——《国语·齐语》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史记·外戚世家》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汉书·龚遂传》
略定东南。——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统军略地。
进兵北略地。——《战国策·燕策》
略取(夺取);略人(略夺人口);略卖(劫掠贩卖);略通(略取和开通);略有(据有;掠得);略野(攻占原野);略城(攻占城市)
方言偷盗曰“捞” 。非法掠取也。应是“掠”或“略”音转。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
这是拐卖儿童。
“略卖”,用方言说,就是“捞卖”,偷盗也。
六liu,六安地区自古音lou;
了liao,又读了le\lo\la;
地名沙柳,宁海方音suolou;
流,粤语lau4。
此证明,介音【u】或【i】是后期发展增变音。
故,“略”的中古往前音是lo\le\lao\loek等。
撂,今音liao,同了。字是在略字基础上增提手。
路,《说文》从足,从各。应加“各亦音”;方音lou.
各人所走之路不一样。比如“特色”路。
路有岔口。路有不同。
路的本字是各。加足旁增意。路,道也。
各字旁的字:胳 阁 格 客 路 略 络 骆 烙 酪 赂 洛 咯 铬 袼 骼 硌 恪 辂 珞 饹 峉 詻 挌 茖 臵 蛒 觡 阁 铬 狢 佫 垎 衉 餎 赂 辂 鴼 簵 畧 峈 笿 络 骆 鮥露等
咯音较多,kǎ、luò、lo、gē
luo洛(阳);咯;铬(金属);骆(驼); 硌;珞;詻;蛒;峈;笿;络;鮥;落;咯;烙;雒;
ge胳(膊);(骨)骼; 阁;格;铬;袼; 硌;饹;挌;茖;臵;蛒;觡;佫; 鮥;
lue畧略㗉㨼
e额峉;le饹;
lu 赂;路;露;辂;鴼; 簵;赂;
恪客衉ke;狢ho\mo垎he
从各之字,声母有GKH:ge胳,客ke,狢ho。
则证GKH古曾通混?
哥柯何,皆从“可”音;固枯胡,皆从“古”音。
烙(lao铁)、落(lao下)、(奶lao)酪、(筋lao)络,皆音lao
略lue,有可能是自lo\lao音变。
从“各”之字,声母有G、K,又有L,
亦或“各”字上古音,有双声母或谓复辅音“kl-”“gl-”
囫囵吞枣。囫囵二字,从黄梅到四川,方言读一个字音“昆”;意整、全。囫囵合音为“昆”。
浑仑或浑然、昆然(方言)、昆仑,原义整、全部。
圈,方音“框榔”;弯个大圈,弯个大“框榔”;
借款借一大圈人,曰借个大“框榔”;
渔网破个大洞,谓破个大“框榔”;此“框榔”或为“孔”分读音;同“窟窿”合音“孔”。
捆,方音“酷龙”;一大捆曰“一大酷龙”。
困,《说文》顾庐也。
不少大儒解释不清。
“顾庐”合音为困;“困”分读音“顾庐”
父亲去世,乡村口语讳曰“老了”,书面语写作“先考”。考、老是一个意思。
考,《说文》老也;老,《说文》考也。二字互训,同意相受。
万献初老师说,“考、老”韵母、声调相同,只是声母有溪母k-、来母l-的不同,古时可能是复辅音声母k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