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5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刘佐胡家垸的掌故
胡家垸位于黄梅县刘佐乡,东起八一闸,西至杨东垸小学,北依雷池,南临长江,古时候是一片荒湖滩。明朝时,为了减轻军费开支,朝廷派遣以胡开二将军为首的汪、黄、刘、沈等五位将领来此地垦荒种粮。由于此处原是荒洲,无人开垦,纵横约有七里,故名“七里荒”。因为,七里荒这块土地是皇上所赐给五姓将军耕种的,所以此地又名“皇五”;而“皇五”垦荒之首是胡开二将军,故后人亦称“皇五”为胡家垸。
胡开二生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六岁时就入徽州太学堂。他一边读书,一边练武,十八岁在徽州打擂台时获得了第二名,授与“州亚夫”的称号,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被招为军营军务参知,后因协助郑和下西洋造船有功而迁升为西南解粮官。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胡开二从应天(今南京)押解军粮到西南,当船队行至长江北岸七里荒地段,江面上突然风大浪高,大雨倾盆,粮船无法行驶,他只好命令船队就地抛锚,船泊荒洲,躲避风浪。在避风之际,胡开二下船步涉荒洲,四处察看,他见这大片荒洲土质肥沃,无人耕种实为可惜,便联想起当今圣上正在实施“屯军垦荒”之策,遂起了到此垦荒之心。胡将军触景生情地吟道:“船*雷池七里荒,楚天泽国水汪汪。围湖整治地能种,解甲归田来此乡。”
胡开二押解粮饷完成任务回朝后,便邀集该部汪、黄、刘、沈四位要好的将军,一起商议去七里荒垦荒之事。他们不谋而合,都愿意响应朝廷“屯军垦荒”的号召,愿意同胡将军一起到七里荒去安家落户,立即上本启奏朝廷。皇上阅览胡开二的本章后,非常高兴,当即御批:赐七里荒为其军垦之地,自收自给;并赐银两给胡开二等人作为垦荒经费。胡开二领旨后,五人各带家眷同船来到七里荒安家落户,开荒种粮。胡开二等人来到七里荒后,首先在湖滩上围堤建圩,堤高五尺,宽七尺,全长二千一百余丈,成了黄梅的第一个“军圩堤”。圩堤内可耕面积达2000余亩,按五家划分为五大块,分别命名为:胡大场、沈家垅、汪家垅、黄家垅、刘家垅等,这些地名一直沿袭至今。而今胡家垸的“皇五”后裔,分别分布在杨东垸村、石流港(皇五时名十里港)村、梅中垸村等区域内,他们均来自于明代七里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