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谷丰合作社 于 2015-9-30 23:26 编辑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文化篇 第四篇武穴(广济)佛手山药的佛缘 农二代生态农庄 兰志勇 近年来,湖北省武穴市把广济佛手山药的特色文化与匡山西游禅宗四祖文化作为文化旅游开发重要特色,成立禅宗文化研究中心、匡山与西游文化研究会等科研组织,开展了文化系列活动,如四祖论坛、文化法会、文化庙会等。打造“千年佛国,西游故里、现代港城”禅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其一、佛手山药与禅宗文化缘。 农历三月三日是禅宗第四位祖师道信大师诞辰日,武穴民间都要在四祖出生地广济县衙、浴佛井、济北寺、四祖广济禅寺举行纪念活动。庙会上,天台寺广玄艺术团、武穴市文曲戏剧团为观众带来精彩禅乐表演和戏曲表演,四祖寺明德禅师开讲禅宗渊源,让广大游客接受禅宗文化心灵洗礼。在梅川镇文化广场,地方特色产品展销区上,游客与客商川流不息。佛手山药、武穴酥糖、四祖芝麻饼、万星佛手山药面、大宋葆食德、广济印象佛手山药、广济印象生态大米等一批特色名优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其二佛手山药与禅宗发源地地域缘。 佛手山药的种植地,位于北纬30度的大别山南麓余脉海拔600米以上的,这里也是禅宗文化的发源地。放眼远眺漫山是竹海松涛,山花烂漫,百鸟齐鸣。周围碧波万顷的水库环绕;连绵不尽的翠绿群山;下面是依山伴势的层层梯田,辛勤的农民在灰褐色的肥沃田野里牧牛锄禾。水泥道路蜿蜒蛇行山间,山风吹过,松涛阵阵,云雾缭绕,特有的横岗龙鳞斑竹在路旁水边摇曳起舞,好一幅青山水墨画境。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植被丰茂,疏松透气的砂质土壤在植物腐蚀质和动物有机肥料的作用下,使山间土地常年湿润、肥沃,灰褐色的土壤抓捏成团,撒手散开,既保水保肥又能储水储肥,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为山药生长提供了充分的天然养料,无任何污染。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余川镇位于大别山山脉的匡山腹地,层峰山、横岗山、灵山、一尖山一带,是仙人坝水库、梅川水库、荆竹水库的交叉地带。地理风貌独特,四季风调雨顺,资源物产丰富,山水如镜,人家仙地。同是也是佛家的修身养性之地,这里远离尘嚣,宁静淡心,少有世俗干扰,这里庙宇林立,香火缭绕,僧众诵经颂佛,这里世外桃源,人杰地灵,佛生佛地佛仙境。 其三佛手山药与禅宗悟道因缘 二祖惠可禅师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禅师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四祖道信禅师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五组弘忍禅师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历代禅宗世祖悟道因缘兼生华因果而起,兼世景风俗而生,兼农禅双修而悟,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 武穴佛手山药佛手山药从野生长期进化变异而来,何曾不是经过生华因果才修炼成今天人间第一美食。佛手山药是薯蓣属,原产于温带,并被广泛栽培的作物。山药的食用历史很久,几乎和韭菜、小蒜等不相上下,都可以拿来就吃,都是在山林泽间野生,也都是食、药兼用的作物。俗话说“山药山药,山中之药”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种产于山中的块茎植物,大都是作为药用的,食用也是用于补养。多年以来,在湖北省东部的许多老年人,过着一种“食补山药一冬春”的生活方式,即每日食用当地产的山药一块,结果多是益寿延年。当时农村小孩缺乳时,也常以山药补养,既能营养充饥,又能少生疾病,效果很好。 前些年在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史料中,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关于“神仙粥”:“山药一斤,蒸熟后去皮;鸡头米半斤,煮熟后去壳掏为米,入粳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腹食之。”为什么叫“神仙粥”呢?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诗表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近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吃山药粥可以成仙,当然是诗人的夸张。但是山药粥确有调整食欲、食生延年之效,这是人所共知的。 佛家讲究佛缘,武穴(广济)佛手山药是继承了中华“医农同根、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普及了佛教“广施佛法,普济众生”的大爱之道,承接了佛家“禅农并重、自力强身”修身之道,同时也是武穴人家发家致富、共园美丽中国梦的财富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