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年初病重期间的李先念主席在有关部委同志报告的工作中得知,国家即将规划动工新建另外一条南北向的大动脉“京九铁路”,但过不过湖北大别山黄冈革命老区还待定,这条消息让李先先念主席许久的沉思和不语。
4月15日,时感时日不多的李先念主席叫来身边秘书他说关于京九铁路过湖北问题他要给时任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房维中写封信,信中说:“听说京九铁路的设计方案计较出来了也快新建了,这是好事,但我想提点个人的想法和要求:国家发展了但不能忘了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希望国家规划建设发展上带上革命老区;京九铁路规划经过湖北经过黄冈革命老区红安麻城等地区湖北段这个方案较好。请你们在进一步论证中给予考虑。”5月20日,李森茂复信李先念,简要汇报京九铁路整个走向和经过湖北的方案有关情况。信中说:“关于京九铁路和从这条干线经过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麻城并建湖北至武汉的联络线的走向,沿线人民都很关心。铁道部已经按照这个方案上报,虽然投资大一点正如您信中所说为了老区交通改善和发展还是值得的,请您放心。
1997年7月1日京九铁路按照李主席身前的希望和要求拐向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新县,麻城和红安;轰轰隆隆的列车在这一天开进了大别山老区给老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的希望。
李先念是一个有大情大爱的人。在病中,他多次深切怀念早已过世的母亲和众多英勇牺牲的战友。他一生最为愧疚的是见母亲最后一面时的情景。那是在1932年秋,当时,红四方面军为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从红安七里坪转战到河南、皖西,最后又转回红安。他的母亲经多方打听知道儿子已回红安后,竟冒着战火来到阵地,看望日思夜想的儿子。正在指挥战斗的李先念当时发了大脾气,说:“我这里正打仗,你怎么来了,子弹打着你怎么办?”后来几乎是将母亲赶了回去。母亲深情地望着满面焦急、清瘦疲惫的儿子,拉着他的衣襟,叮嘱了几句,只得含泪离去。后来在行军途中,李先念感觉口袋里叮当作响,才发现母亲悄悄放进了两块银元。这两块银元凝聚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思念、关爱和期望。谁知此去征程万里,这次见面竟是李先念与母亲的永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亲的形象依然那样清晰和亲切,弥留之际的李先念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说:我是80多岁的老人想老娘!我想念妈妈,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
病重期间,他还经常和身边的医护人员谈起已经牺牲的战友,如孙玉清、陈海松、熊厚发……每次都十分激动,甚至热泪涟涟。他说:他们都是我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儿子。可是他们有的战死在前沿阵地,有的被敌人抓去砍了头,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这一天,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非常怀念他们……6月11日,自感时日不长的李先念对夫人林佳楣说:“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照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那里是我成千上万的战友流血牺牲的地方,我舍不得牺牲了的战友,我想和他们在一起。”
1992年6月21日22时36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7月2日,李先念的骨灰在夫人林佳楣及亲属的护送下,到达甘肃省。飞机从甘肃省张掖市机场起飞,驶向祁连山深处,在飞越梨园口、石窝、康隆寺上空时,林佳楣和子女们将李先念的部分骨灰和鲜花一起撒向这片红军西路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4日,在大巴山上空,亲人又将李先念的骨灰撒在巴中、通江、南江、黄猫垭等一带。5日,李先念的骨灰在亲属的护送下到达湖北省。下午,在4名持枪礼兵的护卫下,由林佳楣率家人缓步将李先念剩余骨灰送上专机。当专机进入大别山上空后,林佳楣和家人轻轻地把李先念的骨灰分别撒向苍茫的大别山红安、大悟、麻城等地,实现了他魂归故里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