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试金石之一: 人性的光芒在绝望的农家绽放 作者自述: 本文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记述了2012年秋,我的一位发小身患绝症,整个家庭顿时陷入绝境之中,没有一丝生机。在完全绝望之时,我以自己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向各方求助的这段艰难曲折的过程。最终使得他家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四面八方朋友的援助,特别是一位神奇的老中医的帮助,让他曾一度有起死回生的幸运!在临死之前,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文原版再现农村人真实的生活面貌,我在记叙时力求真实,将现在农村村民的各种情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没有加工,力求原生态。发小,发小的老婆——张琳,他妈妈,他侄子,侄女,他儿子,邻居,同事,村民,以及村干部,乡干部,党委书记,记者,媒体,义工联,老中医,以及众多不认识的热心朋友等等组成一面面,一幅幅,各具特色·情态的·广阔的农村生活画面。 我以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以“人性”这个主线,贯穿了这些人生百态。当然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写作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表达上很有絮絮叨叨的感觉,但我怎么努力都精炼不了,这就是水平有限了。 我是一个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一个合适的身份!没有任何资源可以调用!没有任何组织或者政府层面的帮助!我也不能与媒体互动!我甚至不会上网,不能回帖------且我原打算把“人性的光辉”扩展到整个地区的计划最后失败!但是,我依然看到:如文中众多善良人的爱心!我依然看到人性的光辉在顷刻间绽放!这个光辉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天,但我坚信一定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发扬光大!因为我对社会依然充满希望!
半年后(2013年4月),我安装了网线,装了电脑。我不假思索·取了网名:希望的大地!
本文部分内容最初托人发帖(那时我不会)在《槐荫风情》上(2012·10·01),帖子名《善良可以这样感动人》,发帖人“单纯过”是一个村里的学生。随后《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2012·10·12)采访报道《丈夫重病·妻子不离不弃,云梦弱女子执意撑起这个家》。现在文中的当事人已回归正常生活,为了不影响她们,下文中提到她家的都使用化名。
一,老三家遇灭顶之灾
我在农村开店子,因为我们这里大多数青壮年人都到东北打工,所以每年清明节以后生意很清淡,直至11月底,东北人回家后生意才好起来。到东北打工,由于路途遥远,车费又贵,大多数人中途不会回来。家里确有急事,回来处理一下,马上也会赶过去。
老三跟我一个村湾的,儿时玩伴。2012年6月初,老三到店子来买烟。见到他我吃了一惊,他三月底上东北,怎么现在正是挣钱的时候却回来了?我狐疑中把烟递给了他,“你回来有么事”我问他,他说,“我腰疼,听说武汉有家医院治腰疼很有效,准备试试。”
在农村,人得了病,头疼发热的,大多忍几天就过去了,或者到药店自己买点药。实在是不行,到医院打个点滴,或吃点止疼药的。得了慢性病,如肝炎,胃炎,高血压等,大多听熟人介绍怎么治,用什么牌子药,只要症状差不多,就直接找呢个医生开药或者自己买那种药,节省费用也省事。
再说搞建筑这个行业的很少不腰疼的,大家都是累的,算是职业病。我也没有太在意。大约十天左右,老三又兴冲冲到我店子里来说,武汉呢家医院效果不错,朝腰部打了两针,才又吃了点医院给的药,腰不疼了。并说:“希望(这里用网名),你不是也腰疼吗?那家医院真神,要不你去试试?”
我笑了笑:“好了就好,要多休息!”
“那不行,你知道的,我们都是造业命,不做事不行!”,他说“买了后天的票,媳妇还在那里还不快去”!老三的媳妇年轻漂亮,在东北打工的男多女少,大概比例5:1,他当然不放心。
老三走后,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太阳照在马路上,热气熏人!中午的那两三小时,马路上见不到一个人影。没有生意,我坐在店子看书,家里藏书万册,我一本接一本翻翻,就这么打发时光。附近村民有遇上麻烦事的,大多跑来问我,他们觉得我是个文化人(当然跟网友们没得一比),找我帮忙出谋划策;对政策与现实不一的,在我这里来发发牢骚,经我点拨以后,释然而归----总之,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到了7月底,我就隐约听说老三又回来了,而且是病了!我感到很奇怪,村里老婆婆们的这几天都在小声议论,也没有明说,特别看到老三娘后,都不做声!她走后又小声议论。我虽觉得大家都怪怪的,也没当回事。在农村里总有一些人,闲着没事嚼舌根子。我都见怪不怪了,再说我也不关注别人的隐私。
过了一个礼拜,大约傍晚的时候,老三他娘到我店子里来,问她要什么东西?她不做声,径直到“草纸洋钱”的货柜前,抱了一大堆草纸洋钱出来,问我多少钱?“怎么买这多”我吃了一惊,“伢呢,你莫问,老三已经不行了!”,她低低的说。我扯起来一惊,“在县医院开刀,医生把肚子切开,马上又缝合,说不行了!”她说,“老三还不知道,你莫满处说。”说完她付了帐走了。
突然听到这些消息,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老三小我两岁,今年才39岁!怎么会这样呢?我还从未觉得自己老,还老觉得踌躇满志!怎么我们这个年龄离黄泉路这么近了?
而且,这个家庭真是多灾多难,去年死了老大,丢下一对刚上大学的儿女。前年死了老二,也是丢下一对儿女,儿子才 6岁。今年老三病危,儿子才9岁。老三的父亲死时38岁,二叔死时40来岁,三叔也不到50岁走了,还有一堂哥,死时38岁。
老三的身体不大好,这我早就知道。只是没想到这么严重!
14年前,老三跟我一起上东北,在哈尔滨市一个工地打工,才干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吃了早饭刚开始干活,他就叫肚子疼,工头开始以为他是装的。后来看他一个劲的喊疼,才将信将疑让他休息。过了一小时左右,他的喊叫声惊动了大家,工头才不情不愿地叫我一起把他送到“哈尔滨医大一院”治疗,经检查——胃穿孔。在医大一院交2000元住院费。才住两天,医院就催款!我在医院打电话给工头,工头说哪里住得起呢贵的医院?老三才干了‘个把月’事,仅挣了一千多块钱,这药费往后那个认?(工头只要你为他赚钱,不管你死活的)。后来他的老二和我们担保,工头才同意转到相对便宜的哈尔滨第四医院继续治疗。(在这里要注明一点:工头是一个村的,而且是他堂哥!当年我在那儿干了4个月,因这事牵连回家路费都没拿到!)我留下来在医院照顾老三前后15天,医院所有化验单我都看过,他除了胃溃疡穿孔,还早得上乙肝大三阳。当时医生在开刀动手术时问老二,老三的胃是修补还是部分切除,老二说修补。老三出院就回老家修养,到9月底,他以为好了,又到哈尔滨工地,干了没一个礼拜,胃部又发炎(手术修补出了纰漏)!最后只得提前回家。 自此之后我们为了生计各奔东西,期间我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我的帖子《用十年时间消除村庄,以集镇化方式发展农村的建议》一文及后面的回复),自顾不暇。跟他们没有交往,最近几年我回家开超市,他偶尔来买点东西,才又开始打个招呼。如今老三不到40.岁,就到了这个地步?虽然是他老娘亲口说的,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