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四川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641
IP属地:四川省成都市
|
发表于 四川省成都市 2015-10-21 19:1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省最长寿老人、114岁的王大英,生活在钟祥。
全省的百岁老人,三分之一在钟祥,这里共有百岁寿星109人。
想想看,钟祥只是一个县级市,人口仅占全省1/60!
2008年,钟祥市就被中国老年学会确定为“中国长寿之乡”。今年又被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评为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寿谷”之誉,实至名归。
最近,记者专门前往钟祥,试图揭开长寿的奥秘。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推出这期报道,以飨读者。
普查结果
百岁老人是全国平均水平10倍
“106岁的老人,写字还有这样的力道,确实少见!”评委们啧啧连声。
这一幕,发生在前不久钟祥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的评审现场。最终,这位106岁的退休教师邓承先摘得特别奖。
在钟祥,像邓承先这样的百岁老人不是个别,这个不大的县级市,现有百岁寿星109人。记者近日采访了其中20多人,均能生活自理,神志敏锐。
百岁老人身后,还有一个雄厚的“梯队”:钟祥有90岁以上高龄老人3321人、80岁以上老人25407人。这意味着,钟祥百岁老人群体还将壮大。
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瞩目。
今年3月,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考察团专程到钟祥,将水、土壤、空气、食品等与区域长寿密切相关的元素取样检测化验,形成《钟祥市人口长寿的环境基础》权威性报告。
5月19至21日,该委员会与联合国老龄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世界多国的专家学者30余人齐聚风景秀丽的地中海岛国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对照“国际区域人口长寿指数”,会上评估确认:钟祥人口长寿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三项区域性主要长寿指数,均达到或超过“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由此,钟祥成为此次会议唯一被认证的“世界长寿之乡”。
其实,早在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时,钟祥就因长寿老人众多而将县名改为苌寿县。据《宋书·州郡志》载,泰始年间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苌寿县的长寿老人竟占县内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称为长寿县,一直沿用1061年之久,直至出生于此的明朝嘉靖皇帝赐名钟祥。
第五次人口普查后,中国人口监测中心发布报告称,钟祥为全国六大长寿地区之一,该市人口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8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钟祥百岁长寿率为76/百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72倍。
科学破译
决定人类寿命的密码是什么?
现代科学表明,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至7倍。人类生长期在20至25年之间,寿命应为100至175岁之间。那么,活过百岁有哪些决定因素呢?
王五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以来,他的团队对“钟祥寿谷”进行跟踪研究,每年都要来采集百岁老人的头发、唾液,从其水缸中取水,采集土壤、空气、谷物等多个样本,带回试验室分析化验。
在马耳他会议的专家评审发言环节,王五一提出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钟祥优质的水源、优良的土壤、丰富的植被是其人口长寿的根本原因。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人类80%的疾病、33%的死亡和80%的癌症与饮水不洁有关。
“钟祥饮用水PH值为7.35,呈天然弱碱性,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王五一的科研报告表明,饮用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
作为中国内陆最干净的一条河流,汉江不仅是钟祥人的生命之源,也是中部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南水北调的主水源。她似一条飘逸的玉带,在钟祥境内曲折迂回144公里。“钟祥90岁以上老人分布较集中的胡集、丰乐、磷矿、洋梓、长寿、郢中、柴湖等镇,大都在汉江及支流岸边。”钟祥市长寿研究会秘书长别道旭说。
检测报告还显示,钟祥百岁老人头发中,对人体有益的铜、硒、锶、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不利健康的镉、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较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化验结果呢?
一是土壤。王五一团队对钟祥市土壤的检测证实,钙、钾、镁、钼、钠、硒、锶、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食物。对钟祥大米抽样检测发现,铜、锌、锰、硒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是非长寿地区的1.75倍、1.57倍、1.58倍和1.72倍。即使对比其他长寿地区,也具有绝对优势。
我省最长寿老人、114岁的王大英,生活在硒资源丰富的胡集镇。通过比照钟祥硒资源分布图与长寿老人分布图,富硒地区和长寿老人集中的地区高度吻合。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钟祥百岁老人,80%有家族长寿史。如洋梓镇李庙村的郑传秀105岁,家族出了5个百岁老人。“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大体由4部分组成:基因约占15%;生存环境约占15%;保障条件约占10%;生活方式约占60%。”钟祥市长寿研究会会长王运贵说,生物学、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寿命长短,遗传因素十分重要。
或许,是钟祥优良的生存环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代代积累传承为长寿基因,孕育了众多的长寿家族群。
医疗档案
百岁老人体检,查出了啥?
跨过百岁门槛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机能有哪些特点?
钟祥市人民医院陈仲文医生一直关注百岁老人健康状况。他抽选了46名百岁老人,进行全面体检,写下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其中28人生活完全自理并从事一定劳动,占60%;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18人中,由伤残所致者13人,仅3人因衰老卧床。
46位百岁老人中,无代谢综合症,无高血糖、高血脂,无一例因脑血管意外而卧床者。
陈仲文又对97例百岁老人的心电图编码分析,发现仅9例患心梗者,且都是百岁发病,具有无痛性,追问不到心慌、气喘等症状。“这表明百岁老人动脉硬化性疾病具有年龄延迟、缓慢发病、症状轻微等特点。”陈仲文说,33至35岁是血压、血脂急剧快速增长期,这时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狭窄形成最快,为以后心血管病发病埋下祸根。而这些百岁老人,33至35岁时生活在旧社会,过着低热量、低脂、低糖、瓜菜代粮的高纤维素生活,从而被动逃逸了动脉硬化形成的高峰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桦教授,2013年开始跟踪研究钟祥百岁老人健康状况,已采集51位百岁老人的健康体检和血样标本,现完成了其中28名老人的血液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血糖检查。
调查结果显示,这28位百岁老人意识清楚,有判断能力,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除了112岁的陈先全终身未婚,嗜酒百年未戒外,其余老人生活习惯良好。28位老人虽然也有人患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但无一例因此导致器质性病变。
王桦说,这些老人一生劳作,清贫的家境限制了过高的奢求,养成了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性格和日落而眠的起居习惯。他们身体清瘦,百余年来饮食清淡,大荤及甜食进食频率低。
不过,百岁老人大多牙齿掉光,不能咀嚼,只能喝粥、米茶等,身体实际营养不足。28位老人中,贫血的占71%;如放大样本到51位老人,估计占50%左右。
王桦说,结合《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分析百岁老人长寿原因,取决于六大因素:钟祥长寿文化精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雨水、阳光均很充足;90%的没上过学,从小劳作,性格坚强,知足长乐;多生活在农村,吃自种蔬菜、豆类、米;多代传递中形成抗御疾病的遗传免疫机制;政府的关爱和医疗保障机制;居家养老,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形成的良好情感归宿。
神奇土地
连外来移民都能长寿
1967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库,从河南淅川县迁出4.2万人,移民到钟祥大柴湖,来时没有1位百岁老人。20年后,有1位百岁老人;现在,有7位百岁老人。与之相比,总人口65万的淅川县,目前也只有4位百岁老人。
——这块神奇的土地,连外来移民都能够长寿!
对此,陈仲文医生做过专门的对比研究。通过调查,他发现,两地食物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淅川以红薯、小麦、玉米为主食,副食主要以高盐的酸菜为主。钟祥自然环境多样,以大米为主食,讲究蔬菜的多样、时令、新鲜。
陈仲文说,钟祥蔬菜、瓜果丰富,区域经济较发达,农村相对富足,生活条件较好。全市农村17.72万户,约80%都在自家庭院种菜养花,既能餐餐吃新鲜蔬菜,又能怡情养性,有利长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生长在钟祥的人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色。
米茶是钟祥人独有的主食,将大米干炒至金黄色起锅,洗净滤干,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开花”即可,随着大米在锅中翻腾跳跃,浓郁的米香飘散,顿时食欲大开。米茶水色淡黄,微甜不淡,略涩不苦,既可代替米饭,又具茶饮作用。钟祥人一年四季都吃米茶,热着吃养胃消火,冷藏后解渴消暑。
专家解释,大米炒制后,破坏了里面的糖
分和脂肪,有降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独特效果。
记者问114岁的王大英老人,有什么长寿秘诀?她就指着饭桌上的米茶,笑着说:“都是吃米茶吃的。”
钟祥还有一道特有的菜肴——蟠龙菜。相传此菜是嘉靖皇帝从钟祥进京继位时,当地名厨精心制作的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至今《中国菜谱》上仍有其名。
其法:取猪肉与鱼肉等分,剁成肉泥,配以食盐、香葱、生姜等佐料,用淀粉鸡蛋调和均匀,裹上熟鸡蛋皮做成扁卷筒形,置于蒸笼内蒸熟。蟠龙菜色泽鲜艳、肥而不腻、肉滑油润。
几百年来,钟祥的老百姓将蟠龙菜做出蒸、炸、熘、炒、烩等不同吃法,家家户户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