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关注了几位喜爱的作家。比如:周国平,王跃文。闲暇时刷微博,常常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或成段文字中,窥得他们不凡的思维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几年前的一天,王跃文在微博上晒出他家的一盆植物,是文竹。白底青花瓷盆中,是一株健硕的文竹盆栽,置于客厅博物架上,而文竹枝已几近天花板。郁郁葱葱。我惊喜,文竹也可以养得这么有气势,见之难忘。 其实我也是喜欢绿植的,尤爱文竹。 旧年某天,回家路上,遇三轮车上的卖花师傅,我又顺势买了一盆文竹。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前几年曾养过一盆,长得茂盛喜人。在冬天,却没有经受住严寒的考验,也许是我的疏忽,让它枯萎了,令我怀想失落了许久。后来只养了几盆比较易活的花草,常感欠缺。对于现在这盆文竹,我更为精心。还不到冬天,我就把它从阳台上请到了室内,用新鲜的鸡蛋壳围住根部。天暖便浇一次放置后的水。而它也没有辜负我的爱护,深秋时长出的新芽窜到一尺多高。在寒冬里,我时时双手合掌,像朋友一样,把那如云如雾的枝叶平握于掌心,去感受它冰凉的温度。放音乐给它听时,我似乎能感觉到它的开心。在小寒前几日,我发现它居然又从土里钻出了一枝新芽,青葱可爱。如今,新芽已冠盖如云,婷婷秀立。在春天,初春和暮春,又分别冒出两枝新芽,给我意外惊喜。 后来,它不断从土里钻出新芽,让我感受到植物生命的神奇。如今,这盆文竹已郁郁葱葱,比刚开始来我家时体格高壮了两倍。得空时,蹲在它旁边,我心满意足,不再想添置其他花草。欣赏它的细枝微节,清秀如水,丰姿如云。虽无凌云之枝,却有怡人之态。每次看到它,心情便无端愉悦起来。人养花,花亦养人。寂静时,人与花其实也可互为知己。清代张潮说,世上只要有一个人能成为知己,就不必有遗恨。不仅人,物亦有之。如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梅以林和靖为知己,莲以周敦颐为知己。读张潮《论知己》时,我便妄想,若能得文竹为知己,此生也可不必有遗恨了。 在烟尘滚滚的世俗里,文竹就像一位不言不语的谦谦君子,总是那么纤尘不染,温润如玉,和它身旁的书籍花草们一起,伴我左右,把平凡的生活点缀上几许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