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缠魂宝带 包青天,包大人,应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他的著名,除了他的清政廉明,铁面无私之外,更主要的恐怕就是他能断奇案、奇断案。 比如,有一人命案。不仅死者冤死,而且在破案中,牵连到死者亲属、朋友一干人等受冤屈。后来,包大人接了此案,发现案情完全不是原来地方上的断情,是一大冤假错案。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包青天开始升堂断案了。他命人将死者尸体搬到现场,拿条奇特的彩带搭在尸体上。一个时辰后,尸体复活了,当堂讲述了他被谋害的经过,指认了在观众席中的凶手。 就这样,一大奇冤案,被包青天离奇地清断了。被害者伸了冤,被冤屈者昭了雪,真正的凶手被绳之以法。 有人说,包青天没有那条奇特的彩带,恐怕他这次也难做青天。有道理,这条彩带是包青天的一件奇宝——缠魂宝带。 也许有好奇者要问,包大人死后,缠魂宝带又传到了谁手,流落到何方? 好,下面的故事就为此好奇者解疑。 本故事发生在明初年间。 凤凰神鸟 湖北省,潜江、荆门两市交界处,有一个不很大的借粮湖。借粮湖南岸不远,有一座庙,叫古存庙。这庙不算大,但也有几重殿。庙的偏房里有一个小学堂,教书先生是远近有名的秀才吴老先生,学生有大大小小近二十人。 庙后有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寻常课间休息的时候,先生、学生都喜欢到这梧桐树下乘凉、玩耍。今年,不知是何原因,也许是干旱,也许是年老,这株梧桐树几近枯死了。树上仅残留着几片半青半黄的叶片。在盛夏乘凉时节,先生、学生无不望树兴叹。 人间奇事多。 有一天,来了一对奇彩缤纷的大鸟,栖息在那枯死的大梧桐树上,并在树上垒起窝来。 怪哉!几天的时间,大鸟搭起了窝,梧桐树也由发芽、长叶到枝叶茂盛了。而且在“天干无露水”的时候,每天夜晚直到早晨都能从树叶上啪嗒啪嗒滴下点点甘露。 师生们在树下踊跃。 “这是什么鸟?”学生问先生。“这样美丽神奇的鸟,我活了几十年,也是第一次见到。按书写的,它可能就是凤凰吧。”先生谦逊诚恳地推测。 “嗷,我们这里有凤凰啦 !”学生欢呼 凤凰鸟很通人性,它们见师生对它们友好,它们也常以优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师生们共乐,并晾开翅膀把它奇丽的服装展示给师生们欣赏。几乎每天这里都演着“人禽共乐”的精彩片断。
鸟蛋奇香 淘气、玩皮是孩子们的共性。 有一天,先生有事外出了,由得意弟子代管学堂。有个大学生向师兄弟们神密地说:“听说凤凰蛋特别香,并且是常人吃不到的。”又一个大点的学生提出“不知现在凤凰窝里有蛋了没有,要有,我们就弄来尝一尝,做一做不平常的人。”多数大小同学拥护,还有几个会爬树的同学自报奋勇。当然,也有一两个文静的同学进行了劝阻:“凤凰那么漂亮,歌舞那么优美,每天和我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就忍心去掏它的蛋吗?你们还有点良心吗?再说,据说凤凰是神鸟,得罪不得。”“管它呢……”想掏鸟蛋的同学固执已见。 趁凤凰双双离窝的一会儿,爬树能手“猴皮”噔噔噔几下就爬上树杈,掏下了鸟蛋。 小学堂的教室和先生的卧室、厨房是紧挨着的两间房。掏下凤凰蛋后,同学们便在先生的小厨房里煮蛋了。 确实香!煮蛋的时候,不仅小厨房里,而且教室里、整个偏房、偏房外边均能闻到一股奇特诱人的香味。蛋刚煮熟,同学们正准备分享的时候,有人报:“先生回来了。”同学们哪敢继续,急忙收藏起煮熟的蛋,抢上各自的座位,嗡得一阵读起各自不同的书来。 先生走近古存庙,就觉得情况有异:平常那凤凰的鸣叫宛转动听,今天却为何叫得凄凄惨惨,焦急万分? 走进学堂,一股奇香扑鼻而来。先生心里有数了。 他静下学生,有意摆弄一下戒尺,虎着脸:“今天有谁曾做过坏事,快从实招来,免受戒尺。” 一个胆大的学生怕事情被胆小的学生暴露,忙站起来,答道:“先生,您出门之后,我们一直都在读书习字,中途解手休息都比往天短,哪有谁做什么别的事。” “大胆!”先生将这个大胆的学生叫到教桌前面跪下,并在其屁股上狠狠打了两戒尺。 两个文静的学生也被先生请到面前。这是先生最得意的两个弟子,是先生教学的帮手,是学生中的小老师。他们不仅学习优良,而且品行端正,堪称品学兼优。做那件事,他们曾劝阻过。但他们对那些顽皮的同学,尤其对那几个年龄与他们相仿或比他们还大一点,力气比他们大得多的同学,严重缺乏威慑力。因此,未能制止下来。他们被请到先生面前,感到即害怕又委屈。 “我出门时,教你们两个管好学生,你们是怎么管的,究竟都做了什么事,快给我说明白!不要像他那样欺骗为师。”边说边又在大胆学生的屁股上打了一戒尺。 “先生,……”得意弟子将掏蛋事情的前后都如实向先生汇报了。 “平日里,那凤凰与我等欢歌笑语,今天你们听——那叫声——你们心里不寒吗?”先生压抑着声调。冷峻的语气和目光,压得每个同学都埋下了头,感到无地自容。 “好,你们知错了,我也不多说了。你们赶快把那蛋给我还给凤凰神鸟!以后一定要善待凤凰。”
奇特花草 又过了一些时日。 又怪哉! 那凤凰有了一对小雏鸟,那煮熟的蛋居然能孵出小鸟来。 一天,几个好奇的学生,偷偷上树探密,他们发现鸟窝里有一根长长的花花绿绿的奇特的草,他们把花草拿下来,大家欣赏了,并分析是什么东西。大家谁也不认识。有人提议:“听先生的话,善待凤凰,把那草还给凤凰吧。”有人提议,“我们这次只是探密,没做什么坏事。可如实向先生禀报,把这奇特的花草交给先生,听先生处之,也好问问先生这究竟是何物。”同学们都赞成了后者。 那个“大胆”学生跪在先生面前:“先生,学生有事禀告您。” 先生正在给小学生打引本(先生写出毛笔字,让学生用薄纸套下描摹),放下毛笔,注视“大胆”学生。 “请您先看这异物。”大胆学生双手捧上花草。 先生审视一下,觉得奇异,“从何处得来?” “不瞒先生,……”学生将探密得草之事禀告先生。 先生再次反复审视花草良久,只见此物状如一根特长的草,那上面花花绿绿,五光十彩。此物绝非凡物。他扶了扶眼镜,抬头向学生:“此物不是凡物,必是凤凰神鸟从仙境衔来的仙物。暂且将此物存放我处,且观凤凰的反应如何,若不似前次哀鸣,一切正常,则说明它愿意送给我等。若有异常,就再还给它吧。”略停一下,又交代,“此更说明那必是凤凰神鸟无疑,大家一定要善待。” 之后,那凤凰并无异常反应,先生便心安理得,将那异物存放起来。
一分为二 先生得到花草没几天,来了一个寻宝的人,说是有一奇特的花草流落到这一方,愿意出银一千两收购。讲的花草的情况与先生得到的花草无异。 先生探问:“此草究竟何物?” 寻宝人:“未见此宝之前,不好对先生讲。” 先生:“我这里一根花草,与阁下说的差不多。” “真的?请先生快让在下看看。”寻宝人显得兴奋急迫。 先生走进卧室,在开箱取宝时,突然闪现这样的念头:一根一千两,要是变成两根,不就两千两了吗。想着,就啪地一下,将花草分成了两根。拿出其中一根出示给寻宝人。 寻宝人接过看了一下:“可叹,可悲!此乃宋朝包青天用过的缠魂宝带变化而成。包青天临死前,将此物托咐给凤凰神鸟,要它寻找新一代青天,将宝带转交给他。上千年了,还一直未逢其主。你今天得到此宝,却将它一分为二,失了灵气,分文不值啊。看来,你和你的门生没一个能有福气据得此宝。请你把它还给凤凰吧。”一边说一边不辞而别地向门外走去:“可叹可叹,那凤凰神鸟寻错了主儿。可悲可悲,本朝又难出清官咯。阿弥陀佛。”扬长而去。 先生懊悔、羞愧。 先生愧疚地让学生把掐断了的花草还到了凤凰窝里。 以后,先生教出的学生虽然有成名的,但入朝做官的却没有。
湖心小岛 凤凰鸟见宝带全去又断回,它无比惆怅。它每天哺育儿女的同时,用它的神涎粘接宝带。 隔了一段时间,雏鸟开始学飞了。树下仍常有先生、学生和它们共乐。 有一天,先生和学生课间又来到树下。凤凰带着儿女为他们歌舞,树下孩子们也手舞足蹈地应和。凤凰这次的歌虽优美动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凄哀婉转。歌舞了一会,它们又带着儿女绕着古存庙盘旋三周,长鸣三声,便告别古存庙,告别师生们向北缓缓飞走。师生们醒悟到凤凰要走了,不约而同地跑出树荫外,望着凤凰挥着手。凤凰也三次回头三次鸣叫,然后加快速度,飞走了,带着找错主人的惆怅,带着对师生的眷念飞走了。 再说,那一对凤凰雏鸟,刚学飞不久,翅膀还不硬,又加上在和师生们告别时折腾了很大一会儿,耗费了精力,所以刚飞了一会儿飞了几里路,来到了借粮湖的正中心,就飞不动了。凤凰爸妈在情急之中,慌忙将它用涎粘接好的宝带圈成一圈,投放到烟波浩渺的湖心,让一双儿女歇息。 却说那宝带落入水中便迅速膨胀,一会儿长成了一个几米见方的台子,隔了几天,就长成了一个一公里方圆的湖心小岛。 凤凰爸妈决定在这里暂栖一段时间,等儿女翅膀硬了再走。 湖周的人们发现了湖心神奇地长出了一个小岛,白天岛上紫雾蒙蒙,夜晚紫色毫光隐隐,一致认为那是仙岛,有好奇的人驾船绕岛观察,发现有大小两对美丽的大鸟。众一番议论后,定论为“凤凰神鸟”。所以,人们对仙岛敬而亲之。小岛也被命名为“凤凰咀”又因夜晚毫光闪烁而叫做“毫光咀”,那凤凰也叫做“毫光雀子”。久而久之,衍变为“老光咀”。凤凰神鸟也被改名为“老光雀子”了。 小鸟长大了,翅膀练硬了,老鸟带着儿女飞走了。 它们用“缠魂宝带”做的窝,长成的湖心小岛却没有带走,永远留在借粮湖湖心。 以后,人们代代传诵着“老光雀子”的故事,追溯着老光咀的由来。 千百年过去了,借粮湖心的小岛“老光咀”依然健在,何时它才隐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