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
版主
   
- 积分
- 17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龚举国 于 2015-11-5 13:53 编辑
电子板块的作者给自己的作品定位了吗?
作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成就着作家(者)的文学地位,这几乎是中外文学史书不争的结论;可惜在作者的调查中并没有哪怕是凤毛麟角的作家(者)自觉地或潜意识的寻求有社会意义或历史意义的主题进行开发或挖掘,也许,连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什么应该在大部分电子作家(者)中都不清楚,我们不能怪自己没有进入文学大学的校园而为自己寻求不懂文学理论的台阶,提出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才是上乘文学并被现代文学界认可的茅盾(沈雁冰)先生恰恰也是学徒出生,他的写作就是尊崇文学历史节点上璀璨的社会靓点而设计的典型人物并演化着典型的社会事件;以人们普遍喜爱接受的爱情细节而言,茅盾笔下的公公诱奸儿媳的细节却被世纪伟人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作者站在历史前进的巨轮上开着没落阶级的玩笑,这个入骨的形象刻画证明着茅盾先生深邃的观察而艺术展现的时代的阶级---具体一点仍然是文学即人学所反映的大社会中一类人的本质的阶段(历史)特性,而同期巴金的小说《家》反映的类似细节就得不到人类一个时期哪怕是中等阶层的代表人物的赞许并指出其特定的意义。
可喜的是我市文学版块中已有类似功能的一部小说在连载发表,有心的读者您能根据茅盾对顶级文学作品特征的定义,看看我市电子文学板块中的哪部作品形成了这样的特征了呢?(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