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0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
本帖最后由 周扒皮@ 于 2015-11-10 09:35 编辑
山药不是药 近些时间微信的朋友圈有好多武穴山药的讯息,什么佛手,什么滋阴壮阳,益气补肾,连腰酸背痛都能治,想想终究是过了,就写了几个字,大意是山药不是药,因为信息网一直封我,就发到东湖的武穴论坛,冇想到还是被武穴一帮28仝删了。
如此小鸡肚肠,还怎么指望武穴山药天下风光。真是顽冥不化的一帮蠢材,可怜又可恨。
我说山药不是药,因为这个叫山药的作物,其实和红薯土豆差不多,你说红薯土豆没有营养?有营养。山药的营养估计也就比红薯类多了一两成,也就仅此而已,大可不必妖魔化山药,长生不老包治百病。
武穴人说起武穴的山药,就爱和外地的做比较,其实比较多的也是江浙一带,这个我最清楚不过,比如温州的山药,手腕粗细,白的紫的我都买过,确实不经煮,煮熟了和口感和洋芋差不多,所以这确实没有可比性。
但不能一棍子把外地山药打死。要走出武穴看山药,就知道山药的天有多大。
山药在中国,有名的还是河南的铁棍山药,以及怀山药,怀山药还称为“怀参药”,药用价值可见一斑。无论药用价值还是知名度,都远远甩武穴山药几条街。武穴人说外地山药不经煮,是很少接触过真正的铁棍山药,所谓铁棍,就是拿起中间,两头晃动而不断,因此铁棍山药的韧性和久煮不烂,是要胜过武穴山药的,至于口感,怀山药没有吃过,但我每年都吃过江对面的瑞昌山药,也算是怀山药的一个分支,口感一点不比武穴的差,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直,好削皮,而武穴山药的削皮难费时费力,简直无解。
这里插一句,我们武穴引以自傲的佛手山药,我老婆说在瑞昌山里,管这个东西叫“脚板薯”。是不是有打脸的赶脚。
不要因为长得团团杈杈,就真是佛手,搁在5年前,山药就是山药,与道信四祖屁关系没有。你包装个品牌文化,缘起和传承,都没有关系,但不要太过,不要玄天乎地男的壮阳女的美容解决腰酸背痛治疗失眠多梦,之乎者也。
俗话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山药不是药,这是基本常识。当年三株在武穴街上乡下满墙壁都是,简直喝了长生不老,结果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但三株还是有过人之处,东西好不好暂且不论,人家能做到广告不分南北,人员不分西东,一年做80亿不是开玩笑的。武穴山药真要做成三株的小拇指大小,就够喝一壶了。
抛开让人诟病的山药膨大剂不谈,武穴山药解决不了削皮难,难运输,储存难,走出去就难。至于深加工,你得让医学和营养专家来证明,你的药理比怀山药还厉害才行,不是靠书生在家里编个道信故事,就能指点江山,卖得风生水起。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武穴山药为什么一定要做大做强。这里是不是有一个误区,是一年产100斤,一斤卖上100块好,还是一年产一万斤,一斤一块的命。据说正宗的西湖龙井也就几百亩,一亩也就百来斤,但人家一斤能卖上万块。假如说我们认定武穴山药好吃,比别的地方都好吃,那不如就物以稀为贵,说不定还能另辟蹊径。
山药不是药,务实能成材。就好像武穴的匡山西游一样,忽悠不了几天,终究会成为饭后谈资。匡山如此,佛手如斯,所以做好一个地方特产,还是要脚踏实地忠厚老实地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