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5组老伴瘫痪,儿子、儿媳几年外出未归的村民贺细伦,看到公示栏上自己孙女获得每年1000元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时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有了这笔钱,我的孙女儿就能和别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享受学前教育了。”至此,罗田通过精准识别,阳光运作,全县万余贫困“读书郎”享受到政府资助。
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贫困户识别后,为了确保贫困“读书郎”享受政府资助(即:困难寄宿生补助和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款)发放准确,避免“驾着豪车领补助,揣着存款要资助”的现象发生。罗田县教育局、财政局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国家惠民工程在阳光下运行,将温暖不漏一人送到每一个贫困寄宿孩子和困难儿童心中。
该县一是成立了由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组成的以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张秋生为组长的专项督查组,下乡镇、进学校、入农户,督导全县政府资助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利用网站、微信、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了资助工作宣传栏,张贴公布资助工作实施程序(包括申请、评审、公示、发放等环节)、指标分配、认定标准等内容,学校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宣传到每位教师;学校及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讲解政策,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与精准扶贫指挥部、民政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困难户、城乡低保户、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特殊病家庭子女通过多方位信息汇总,评审确定生活补助费发放对象,确保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资助。四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贫困孩子,学校开展“大走访”活动,多次定时或不定时家访,对每位学生家庭状况准确摸底。在资格审查时,各班建立了班级初评小组,各年级建立了复评小组对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识别。五是由各辖区财政工作人员、教师代表、村组干部、家长代表组成评议组,对贫困生家长申请情况进行逐一调查、评议、公示。
在覆钟地小学,为了弄清楚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校长郭春雄利用星期天组织教师多次深入该辖区的归云山、张家山、簰形等边远山区走访调查摸底。叶翠,10岁,爷爷重病,母亲外出多年与家里失去联系,家里无收入来源......像这样的记载在郭校长的走访笔记中写得满满当当的。10岁的姚玉告诉笔者:她领到500元寄宿生补助后,一定不乱花一分钱,要省钱让家里为病重的奶奶治病。
通过30多天的精准识别工作,罗田县教育局、财政局对全县8036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3000多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款,经过阳光运作,全部进入公示发放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