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强主席在省政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学习座谈会发言。
全面落实大别山规划 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 政协广水市委员会 (2015年12月14日) 广水市位于鄂东北,大别山西南麓。全市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7个镇(办)、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2个村(社区),总人口94万人。今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鄂豫皖三省努力争取多年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诉求终于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广水在内的湖北省22个县(市区)被纳入了规划范围。这是广水第一次跻进国家级发展战略,对推动广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广水贯彻落实《规划》情况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后,广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市“四大家”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在深入学习解读的基础上就推进规划落实、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振兴经济社会事业等进行深入讨论;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组织专班人员对广水工业、农业、旅游业、社会服务业等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研究;聘请武汉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专家,结合广水“十三五”规划编制,对广水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予以统筹安排,完善了思路及举措。 (一)明确了发展定位。一是确立 “生态立市”战略。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首次将生态立市明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决定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广水地处鄂西生态文化圈轴线优势,加大对三潭、徐家河、中华山、黑龙潭等风景区整体规划建设,打造鄂北豫南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坚持“工业兴市” 战略。除继续推动风机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中国风机名城外,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二)理清了发展思路。一是对接大武汉。依托大武汉产业、科技、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寻求配套协作,凸显广水特色,当好发展“配角”。二是对接大中原。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策应河南百亿元“金鸡复鸣”计划,谋划建设武胜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争取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三)整合了项目资金。统筹配置项目资金,整合涉农资金2900多万元,以推进大别山试验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创新投融资平台,成立广水鑫源城投公司,运用BT、BOT模式吸纳民间投资10亿多元,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四)包装了一批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新能源建设、策划包装了200多个共计5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库,力求形成“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进一步落实《规划》的思路及请求 《规划》来之不易,我们将把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振兴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以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四个大别山”为指针,以生态立市为统领,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推动《规划》落实项目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争当大别山振兴发展“排头兵”。具体而言,就是致力建设“四区”:一是以绿色安全为引领,把广水建成大别山农业健康产业经济示范区;二是以新能源产业为支撑,把广水建成大别山产业转型样板区;三是以城乡均衡发展为方向,把广水建成大别山美丽城市宜居区;四是以生态旅游为抓手,把广水建成跨区域绿色发展展示区。 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依靠广水的力量难以实现,为此,借本次座谈会呼吁: 1、支持广水武胜关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将广水建成鄂豫跨省区域经济社会合作示范区。整合广水市境内的三潭、黑龙潭、中华山,对接河南“金鸡复鸣”计划。广水的三潭、黑龙潭、中华山与河南的南湾湖、灵山和鸡公山处于一个半径不到50公里的圆圈内。如果广水市这3个景区创建4A成功,与河南的3个4A景区遥相呼应,加上红安、大悟的红色旅游,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旅游资源整合效应。 2、支持将广水市纳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年,国家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因种种原因,广水由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整到了农产品主产区。从地形地貌、区位功能和协调发展来看,广水市都应该属于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区调整有利于广水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现有效对接,有利于广水作为江淮流域重要水源地的生态建设和水源地保护。 3、支持将广水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大别山项目库。一是支持广水市八里岔军用机场拓建为军民两用通用机场;二是支持孝感至信阳城际铁路、随麻安铁路、京港澳高速连接线、孝感北至随州南高铁连接线等项目建设。 4、支持将广水徐家河水库生态保护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徐家河水库建于1964年6月,总库容7.8亿立方米,主要承担广水、安陆、云梦、孝昌、孝南五个县市64万亩的灌溉任务及广水市长岭、马坪、关庙、余店、城郊5个镇办15.3万人的安全饮水任务。2000年,广水行政区划变更后,水库行政管理权并未随之变更,造成徐家河水库的行政管理权与区域管辖权分离,形成国家重大项目申报孝感不愿管、广水管不了的尴尬局面,致使水库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库区群众难以脱贫。据统计,截止目前,徐家河库区五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907人,占广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0%。如此影响范围大、涉及区域广、贫困人口多的徐家河水库却在国务院出台的《规划》中只字未提,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水利工程、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扶贫攻坚等各分项规划中都未涉及。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请求: (1)理顺徐家河水库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责权统一原则,将徐家河水库管理局划归随州代管或直接由省水利厅直管。 (2)恢复徐家河库区省、地、市三级扶贫机制,实行上下联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库区群众如期脱贫。 (3)将徐家河水库生态保护纳入《规划》,设定资源消耗上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推动徐家河库区绿色发展,助力库区扶贫攻坚,或整体将徐家河水库作为省级湿地公园予以保护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