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06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
《陈情表》
武穴市政府办、外宣办:
自武穴一帮文痞庸官生搬硬造出匡山以来,笔者一干忠义之士,历次接其皮,剔其骨,使其原形毕露,骷髅附身。然尔等狗贼,贼心不死,匡山无果,反兴起西游妖孽,兴风作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愚我80万武穴民众,其心可诛也。
人说,人有人品,地有地德,德行彰显,方有始终。现如今的匡山西游说,已经不仅仅是几个蟊贼自娱自乐,而是进了政府公文,列了规划。倘若百年之后,武穴后人翻开县志市志,看得如此黑白颠倒欺世盗名之事,岂不贻笑大方,遗祸千年。
一人做贼,众人鄙之。一个地方作假,众人避之。好比笔者打工栖身处之温州,大多工厂不用贵州人,何故?连派出所都说贵州人小偷小摸,手脚不好。所以看似个人小偷小摸,损则地方声誉。
今日武穴造匡假西游,虽若干吃了猪油蒙了心的狗屎所为,损害则武穴80万人信誉,名声。今后一谈起武穴人如何,人说,爱拆白,惯使假,招摇撞骗,无事生非,岂不痛哉!
既是陈情,就该表理。否则笔者岂不是和狗贼一道,信口雌黄?
先说匡山。
关于“南庐北匡”一词。现今网络发达,信息通畅,无论在百度,谷歌,搜狗,在2013年以前,是绝对没有出现这个词条的。
出现在2013年以后的南庐北匡,而且都是出自武穴一帮不要逼脸的文痞骚客之手,其义不言自明。
其次,匡庐本是一处,查阅九江县志,庐山地方志,还是国家地理,都是殊途同归,匡即是庐,庐即是匡。为何叫匡庐?就是商周之期,有一个叫匡俗的在庐山修到求学,得道成仙,后人念之,故称匡庐。至宋,避讳赵匡胤名讳,才改名庐山。
人家避讳的,到了武穴文贼手中,却偷将起来,美其名曰,南庐北匡。
我怕是北恩马马个逼匡。
你武穴捡起一个匡山也好。人家丟得,我自捡得。那就大方承认,无所谓渊源,无所谓故典,都是扯鸡巴蛋,从2014年之后,我武穴的横岗山太平山就叫匡山。与庐山一毛钱关系没有,不就得了?
可笑的是为了一个无缘由的匡山,放弃声名在外的横岗山,现在人家蕲春把横岗山生态园搞得风生水起,你武穴抱个匡山哐散筋稀。
诚为惜哉。
再说西游。
不要相信一帮不要逼脸的文人自编自导的西游传说。胡乱编几个名字,瞎鸡巴写几个传说,说恩姨个鳖。放在3年前,你去问问当地百姓,当地的山水,与西游记扯得上一毛钱关系?
去问问当地人,老实的农民,不要听几个28糊的睁眼说白话,那是要不得的。
话归正题。
西游记唐僧师徒的故事唐代就有,后人根据唐三藏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衍生无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至宋元话本演绎传播,孙猴子早就成型。到了吴承恩手上,妙笔生花一本名著而已。
何来吴承恩看到太平山石头猴来了灵感?创作出孙悟空一说?如此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生拉硬扯,之乎者也,是不是瞎鸡巴扯屁蛋嚼卵经?
其二,吴承恩写西游,书有记载,50岁写了书本前十几回,也就是书中的孙猴子已经出世了。然后据说到蕲春当了个文书,其实吴承恩有没有来过蕲州,一直有待考证。
其三,蕲州和太平山相隔少说上百里。那时没有汽车马路,吴承恩一个小小书记员,何来无数次吃饱了贪得无钱道事闲逛太平山?
最后?谁看到吴承恩到过太平山?难不成那个石头山刻了:吴承恩到此一游?
你当个民间传说,瞎几把扯淡不要紧。你要是把弄虚作假指鹿为马的匡山西游记当成政府的规划,就是笑话百出,遗臭万年。
比如以后人家武穴伢到外地上学,或者相亲,人家问你:同学你哪里的?
答曰:孙悟空故里。
人家说:哦,连云港的
答曰,我湖北武穴的。
人家说,孙悟空不是花果山吗?花果山不在连云港吗?
答曰:我是湖北武穴的
人家说,哦,你就是个拆白的。
几个无良鼠辈奸贼误人误国,祸害武穴这个地名。本扒皮乃武穴80万一员,不想被蒙蔽,不想被子孙后代唾骂。
临帖涕零,不知所云,忘武穴政府开明眼,凭良心,讲实情,干实事。诚实做人,踏实做市。
致敬
周扒皮 2015.12.16
附其他回帖:
【造”匡山“还不算,还要在匡山造出一个孙悟空。
你说这得吃了几斤朱砂才能做到这样丧心病狂的事。】
【要是耍点小聪明,小地方,自娱自乐,也算不上多大罪过。
主要是扯白打豹的,谎话连篇。明知山无虎,偏说虎一窝。
明明匡庐是一家,偏说南是庐北成匡。明明与西游记不搭边,却生拉硬扯个石头猴。
还是人品有问题,心中无德。三五庸才无德,80万武穴人蒙羞。】
【要是几个28造出匡山和孙悟空,自慰一下,打打飞机,那就由他发癫。
但以政府的名义,造出匡山和孙悟空,这样指鹿为马,以讹传讹,足以留下祸根。
以后别人会说,武穴出来的,都是之乎也者的,坐井观天的,夜郎自大的,欺世盗名的,指鹿为马的,鲜廉寡耻的,不要碧莲的,脸皮比城墙厚得缺德冒烟的。】
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