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2
版主
   
- 积分
- 905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本帖最后由 梅城老九 于 2015-12-23 13:41 编辑
美丽乡村入画来 ——黄梅县文明新村建设走笔 通讯员吴句兵 张萍
初冬时节,走进黄梅县五祖镇一天门社区,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徽派移民楼错落有致,文化墙上的宣传彩绘让人耳目一新,整洁的广场上跳舞健身的群众喜笑颜开……这些美景,是黄梅县大力建设文明新村的缩影。
今年以来,黄梅县坚持把文明新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化环境治理、文明创建、典型引导三个重点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一幅幅美丽迷人的新农村画卷正在黄梅大地徐徐展开。
“治”出来的新天地 黄梅县以五祖镇一天门社区、停前镇童寨村、柳林乡老铺村为示范点,从而带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
为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黄梅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层层夯实工作责任。把文明新村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加强督促检查,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县文明委采取“周巡查,周通报,月评比,月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通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办公会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将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村、具体项目、具体责任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对示范镇村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实行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新村,投入110余万元用于文明新村公益广告宣传,建成乡村文化墙213面。
为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工作机制,为文明乡村建设奠定基础,黄梅县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先后筹措3000余万元启动资金,在全县16个乡镇和517个行政村进行环境整治村庄农户全覆盖,不留死角。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场一个、乡镇垃圾转运站16个、垃圾收集池3353个、配备垃圾桶51600个、垃圾运输车1362辆,并聘请保洁员4070名,保证了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的正常运行。发动群众清理生活垃圾7000多吨,如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建”出来的新气象 “这里晚上可热闹了,跳舞的、打球的、下棋的人可多了,我们都喜欢到广场来活动筋骨。”柳林乡老铺村63岁的村民陈国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老铺村依托北部山区的旅游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引进湖北瑞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开发打造集玫瑰谷漂流、龙池河大峡谷、伊甸园玫瑰观光三大景区于一体的柳林玫瑰谷生态旅游风景区。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家门口就业、经营服务业,每年户平可增收1.6万元。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该村注重传统文化挖掘,在村文化广场修建了60平方米的文化墙,并建成由50余幅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24孝、村规民约等宣传画组成的乡风文明宣传长廊,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的熏陶。
“我们村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把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让群众既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精神生活。”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说。
文明新村建设不仅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还延续了当地原有的特色文化底蕴。五祖镇一天门社区借助五祖景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禅宗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菩提古镇,投资2000万元进行徽派改造,投资3亿元建设管网、线路、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个集观光、商贸、住宅为一体的菩提古镇特色居民区展现在游客眼前,被评为“湖北省文明社区”“湖北省旅游名村”。
“我们这里以前街道比较脏乱,现在街两边的门面房都按仿古风格改造,人气比以前旺了,生意也更好做了。”谈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利好,一天门社区个体户李新华乐得合不拢嘴,“这样的好日子真是称心又舒心。”
“导”出来的新风尚 黄梅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摒弃陈规陋习,在农村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使村风民风不断改善。
童寨村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在村里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该村在广场周边设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孝道文化墙30余块,开办道德讲堂2期,举办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劳动技能、法制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礼仪教育等培训10余场次,还积极发挥乡贤文化队伍、广场舞队等文化活动团体的作用,编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节假日进行演出,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让广大群众受到了教育。
一场场道德讲堂的教育引导,一个个先进典型的感召启迪,在全县广大群众中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学习先进、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浓厚氛围。全县六星级以上文明户挂牌率达100%以上,涌现出省市级先进典型23人。(原载于黄冈日报2015年12月17日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