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7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高举“中国农谷”建设大旗,抢抓大柴湖振兴发展机遇,以四化同步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精品品牌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农业经济总量指标稳中有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由83.95亿元增加到127.6亿元,增长52%。粮食生产持续增产,粮食总产量由83.68万吨增加到94.2万吨,增长12.57%。经济作物稳定发展。水果产量由 19.63 万吨增加到25.26万吨,增长28.68%。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十二五”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平衡较快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7041元增加到2015年的15223元,增加8182元,增长116.21%。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产品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由142万亩增加到152.05万亩,增幅7%;水果由11.58万亩增加到14.35万亩,增幅23.92%。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改善,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得到全面更新和改良,品质、产量及抗病能力大大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8%以上。区域特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具规模, 60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5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棉基地、55万亩双低油菜基地、7万亩优质砂梨基地、18万亩优质蔬菜基地、300万桐食用菌基地等已经建立。
农业产业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达到526个,企业资产达到132亿元,固定资产达到96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346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3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4家。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棉花、特产、饮料、食品、畜牧、木材、饲料、水产等十大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50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5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农产品出口达到1亿美元。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完成产值4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园区已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家,形成了油料、畜禽、果蔬、粮食、纺织、生物化工等六大农产品加工集群,拥有年加工粮食100万吨、油料40万吨、生猪屠宰350万头、纺纱60万锭、禽蛋2万吨、水产品加工6万吨、水果加工80万吨等农产品生产能力。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通过实行土地存贷、土地股份、土地租赁、土地转包、家庭农场等流转形式,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58多万亩,流转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土地达到30多万亩。 “一村一品”发展迅速,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十二五”期间,我市有石牌镇、张集镇、客店镇等3个乡镇成为豆制品加工、食用菌生产专业乡镇。专业乡镇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5亿元。旧口镇农兴村成为我市第一个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七里湖白萝卜)。“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达到80家,从业人员2万人,带动农户2.1万户,年接待人数100多万人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