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从山东省青岛市传回喜讯,蕲春县蕲州镇实验小学在首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暨评选颁奖典礼上荣获“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蕲春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工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吸引了150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与,辐射影响到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约30万人。
为了让孩子们“学国学,习传统,兴中华”,蕲春县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蕲春县教育系统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进校园”和“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速度与效果并重、数量又与质量并重,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全程参与,推进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也让传统美德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该县中小学始终坚持把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与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班级、学校、社区实践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增加认识,修身明理;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比赛内化认识,明德导行;社会活动情景体验,明志践行。他们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的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每学期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校园美德之星”评选活动,推动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学校每周安排不少于两个学时的时间学习经典,以国旗下的讲话、晨读朗诵、课前齐诵、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等形式,让师生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实质,推进素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
蕲春实验小学还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除了在学生中开展“民乐天天听”、“京剧天天唱”等活动外,向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方法技巧的培训与指导,还通过诗配乐、诵读伴舞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诠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自编自演的传统剧目《蕲春四宝》被选送到央视综艺频道展播,通过经典诵读获奖节目展演等形式,启发、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该县蕲州镇实验小学校长张志勇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也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德育工作,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