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151

IP属地:湖北省
|
过年粑
2015-2-12 7:26:00 来源:黄石日报 我有话说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张永胜 进入冬腊月,当地家家户户有做米粑和打糍粑的习惯。
大米掺上些许糯米为的是米粑吃起来糍滑。米洗净浸透后,捞起来沥干水,再拿到加工厂打成粉。回家后舀几碗粉加水烧成糊浆,俗称“粉芡”,米粉兑上粉芡,搋成一大坨面团。几位来帮忙做粑的乡亲,有说有说围坐在案板前印粑。一年的丰收写在脸上。
做米粑是需要人手的,一般是几家搭伙,这家做完帮那家,可谓互帮互助,一派邻里和睦的气氛。假如乡里人与城里人那般互不来往,估计做粑的人手就好难凑齐了。
做米粑有一人专门将大坨面团分解,搓成如鸡蛋大小的圆坨,供应其他人摁在粑印上,然后朝案板一磕,“啪……啪……”你来我往,一个个印有喜庆图案的米粑捡进蒸笼,蒸熟冷却后,再将一个个粘在一起的圆米粑掰开,放入水缸放水浸着。想吃时,捞起来可烤着吃,也可煮着吃。乡亲们称之为年粑,粑印里雕刻的都是些吉祥图案,它饱含着人们憧憬来年又是个丰收年。
打糍粑也是几家搭伙,“嗨哟……嗨哟……”三几个汉子,虽是寒冬,却是热乎乎地。他们人手一根粑棍,轮番用粑棍杵向臼内的糯米饭团。糯米浸一夜,第二天捞起放进饭甑蒸熟,再盛到碓臼里由力气足的汉子杵。经过十几分钟的团结合作,糯米饭杵细腻后,再放在面板上经过揉搋,一坨如米筛大小,约2一3厘米厚的糍粑算完成了。大坨糍粑经一晚冷却,第二天再切成片。也如米粑那样放进水缸同米粑浸在一起。想吃时,捞起来可烤,可烧煮。两种粑和和睦睦在水缸内相处,可吃个把多月,但要经常换水,尤其是立春后温度上升时要勤换水,否则粑会变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