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使命的银线“舞者” ——记国网孝感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工杨军严国桥王宗
作者:记者朱霞 谢蕾 通讯员谢思婷 胡恺 来源:孝感日报 2016-03-02 第01版:要闻
严国桥、杨军、王宗在大悟县阳平镇山里巡线。(记者李文勇 通讯员谢思婷 摄)
在人们眼中,国网孝感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工杨军、严国桥、王宗是捍卫万家光明的高空“舞者”。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在输电线路的座座铁塔之间、条条银线之上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对他们而言,巡线检修,守护电网输电线路,确保电力大动脉的畅通无阻,是责任,更是使命。
坚守:说走就走冲在一线
身为输电工,越是刮风下雨恶劣天气,越要出门工作。
今年46岁的严国桥,在供电系统27年,可谓“老电网人”。
从业以来,严国桥总是随时待命,手机从不关机,哪里出现供电问题,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一年大年三十上午10点,本来在家休息的严国桥接到通知,云梦一处110千伏输电线路受强降雪影响,跳闸停电,需紧急维修。他二话不说,带上工具就赶赴现场。等完成任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春节晚会已进行了一半。
“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随叫随到,记忆中经历了5次通宵抢修,这都是职责所在。”严国桥说道。
和严国桥一样,今年46岁的杨军,是输电运检二班班长,也是供电系统的“老人”。因工作的重要性,杨军的生活中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去年腊月二十八下午4点,正在家里准备团年饭的杨军,接到通知——大悟高铁专用高压线路面发生山火,威胁到线路安全,必须紧急处置。
和家人匆匆解释后,杨军紧急赶赴90多公里外的现场。等他完成任务回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没能吃上团年饭。
像这样的事情,在杨军26年的从业生涯中,数不胜数。“我们这个工种,出去抢修是常事,家里的团年饭吃不吃得上,都得看‘火气’哩!”杨军打趣道。
“聪明、肯干、能吃苦……”这是年轻的王宗给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留下的印象。
今年27岁的王宗,进入供电系统以来,责任辖区内的任何故障现场,总有他的身影。
去年12月4日,孝感供电公司对安陆太白110千伏太05号开关进行大修技改,110千伏红太线需配合停电。
红太线和红百涢线是安陆地区两条主要供电线路。其中一条线路停电检修,另一条线路就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40%的电力负荷将受损,近半个安陆马上会“黑灯瞎火”。为此,孝感供电公司启动四级风险应急预案。
然而,当天中午,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侧翻在红百涢线下方53号和54号杆之间。司机从驾驶室里爬出来后,便联系吊车前来施救。
吊车车高臂长,一旦作业,吊臂会靠近高压线,造成红百涢线跳闸,进而影响整个安陆城区供电。
王宗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两个班组成员赶到交通事故现场通宵蹲守,制止吊车作业。直至第二天13时50分,技改完毕才收队离开现场。
业务:认真钻研精益求精
在输电运检二班的工作室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记载着一段段“带电传奇”。
“班长杨军喜欢钻研,他主导发明的地线断股复位器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对断股线路进行抢修,就省事多了!”副班长胡明称赞。
长长的输电线路上,110千伏的架空线经常发生断股、铜绞线变形的情况。如不及时进行复位处理,极易造成线路跳闸故障。
然而,复位处理的工艺非常复杂,工人需要背着20多根扎丝进行高空作业。即便反复用扎丝将断股部分连接起来,接头处还是容易凸出来,达不到长久修复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杨军和同事决定研发一种工具,以迅速解决断股线的复位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反复摸索、试验,一种新型地线断股复位器研发成功。用它复位断股地线,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修复部位平滑顺畅。
自2000年以来,杨军这种“源于工作,用于工作”的技术革新进行了20余次,个人拥有4项专利技术,成为输电室出了名的“创新能手”。
带电作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但胆大心细的严国桥,是供电检修分公司公认的220千伏强电场带电作业第一人。
身为安监专责,他对待安全工作,更是格外严谨,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异常的参数,成为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老严”。
如何对员工进行安全工作考核?对此,“老严”自有一套妙招。
供电线路的基塔大多分布在山里,路远难走,但管辖范围内的每一基铁塔,严国桥都会悄悄放上一个查巡牌。老严要求员工巡检时,发现查巡牌并及时上报,以此考核工人是否做到位。
此外,严国桥还狠抓现场管控,检查作业人员流程是否规范,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每月例会时进行点评,对于不符合规范的作业,下发隐患通知书,要求整改到位。
“安全检查是供电部门极其重要的工作,马虎不得!”严国桥一脸严肃地说。
“线路基本信息、杆塔信息、导线信息、地线信息、绝缘子信息、金具信息……”打开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各项指标的最新数据一目了然。
“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工作量非常大。这个小伙业务能力非常强,既懂技术,又有实践能力,是公司青年职工的优秀代表。”说起徒弟王宗,师父汪煜赞不绝口。
今年27岁的王宗,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汉川供电公司工作。2013年1月,经过层层考核选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孝感供电检修分公司带电作业班。
成为一名生产技术专责以来,王宗启动“现场+后台”工作模式。每次数据出现异常,他第一时间去现场核实检测,查找原因。回到办公室,再根据检测结果,将信息录入生产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尽管工作负荷大,王宗仍然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获得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第三届、第五届职工技能运动会团体三等奖等殊荣。
“对于工作,我有很大的期待,想做得更好。”王宗说。
生活:热爱运动乐于助人
跋山涉水巡视线路,登杆爬梯维修线路,需要的体力非常人所能想象。因此,保持体力,是输电工的“必修课”。
为了让同事都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严国桥在公司组织成立了“光明羽毛球俱乐部”,带动大家一起健身。杨军和王宗都是其中的成员。
“运动是我们每天必须坚持的,不然干活的时候,体力跟不上。”杨军说道。
除了爱运动,生活中,他们三个人也都是有爱心的人。
一次,一位老太太走到孝感城区北京路中间时,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倒地,过往车辆纷纷绕行。严国桥恰巧开车经过,见此情景,急忙将车停在一边,上前将老太太扶到路边坐下,确认老太太没有大碍才离开。
“老严,别人都不敢扶,你不怕‘碰瓷’吗?”同行问他。
“我不怕,邪不胜正。再说,哪有那多‘碰瓷’的事啊?”严国桥笑着说。
在运检二班副班长胡明眼里,班长杨军是个少言寡语的人,让人感觉难以亲近,但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去年8月,杨军看到一个同事整天心事重重,便主动和他聊天。得知同事因妻子生病住院,感觉压力很大,便主动组织全班成员去医院看望慰问。“以前觉得杨班长比较冷,原来也是个热心人呀!”胡明感叹道。
初为人父的王宗,也是一个“热心肠”。
去年9月的一天,王宗刚回到居住小区,看到一个1岁左右的小男孩哭得特别厉害,旁边的保姆非常着急。王宗上前询问,得知孩子鼻腔进了异物,父母得1个小时左右才能回来。
“孩子的身体不能等!”王宗立马开着车,将孩子和保姆送到最近的医院,帮他们挂号、缴费,等医生处理完伤口后,又把他们平安送到家。
“真是个好人,不然我孩子得多遭罪!太感谢了!”说起这件事,孩子的父母对王宗竖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