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美丽嬗变
发布时间:2020-12-10 所属版次:孝感日报03版 作者: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李毅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李毅
走进安陆市王义贞镇三合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百姓大舞台新翻亮眼,道路硬化到家门口,村民茶余饭后闲谈消遣,小孩围着大人们嬉戏打闹,一片祥和,"是精准扶贫让三合大变样!"
三合村地处王义贞镇最西部,与京山、随州交界,全村232户865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81人,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
配强队伍,夯实脱贫基础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
2018年村“两委”换届,安陆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广纳民意,推荐信念、政治、责任、能力和作风过硬的党员担任村书记,通过持续帮、坚持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政治坚强、工作扎实、能力突出、群众信赖的村“两委”班子。
饮水问题困扰贫困户多年,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入户征求民意反复做工作,往返各主管部门协调沟通,打深水井、接通自来水,2019年5月,全村30户贫困户喝上了安全水。
村庄路面泥泞,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积极筹资,对外协调,强力推进村内道路修建工程,5年来,新建水泥硬化路6.7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危房改造对贫困居民来说,不仅是住房条件的改善,更是一辈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为10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项目、为2户贫困户申请危房加固项目,2019年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稳定、安全的住所,让贫困群众居者有其屋,喜圆安居梦。
发展产业,撬开致富大门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三合村在家村民经济来源以水稻种植为主,生产规模单一,路子窄,收入不高。如何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结合调研分析,工作队跟村干部商量决定重点发展鸡、鸭、鱼、牛养殖业。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鼓励和帮扶下,三合村2018年有11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2019年13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今年达到22户。工作队和村干部针对各户发展情况聘用养殖专家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他们购买产业保,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吕华家是三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养鸭2400只、鸡200只、羊5只,申领产业奖补8000元,除去成本养殖收入可达30000余元,“有工作队帮衬,我能放心地干!”
在鼓励脱贫户发展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开展消费扶贫,以买代帮,向安陆市税务局申请1万元的消费扶贫款用于购买该村贫困户产品。
根据2020年贫困户收支预测表来看,三合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可达7000余元,同比增长32.16%。
用足政策,开启幸福生活
精准扶贫,只有找到穷根,才能对症下药。
朱加国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家里缺乏劳动力,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2017年被纳入低保户。
针对朱加国家庭情况,工作队积极与残联、医保局、自来水、电信等部门沟通联系,落实残疾补贴每月共200元,落实健康扶贫“四位一体”报销政策,帮助他申请农村低保金每月496元,还接通自来水和宽带。
在入户走访中还了解到,朱加国想扩建鱼塘,就是差点资金,工作队和村干部往返奔走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扶贫贷款,现在朱加国养鸡200只、养鱼10亩,家庭收入明显改观。
工作队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找问题开“方子”,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保障兜底等帮扶举措,为8名贫困学生办理教育补贴,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慢性病条件的20人办有慢性病证,介绍有劳动能力的20名贫困户外出务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22户,为7户落实金融扶贫,为3名贫困户提供了村级公益性岗位……通过落实系列扶贫举措,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一步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