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0
中士
 
- 积分
- 34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有关生活场景再现与重构的故事
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老百姓的生活明显上了一个档次。日子过好了,寻求人生长寿,活出生命质量,喜保健,好养生的人自然多起来了,这从电视广播新闻媒体里可以印证。比如,今天这里发现长寿村,明天那里又惊爆百岁乡;一会儿开辟健康栏目,一会又举办养生讲座;探秘诀,找良方;闹得电视广播报纸等相关部门为之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在众多秘笈、妙方之中,有一项简便易行的长寿养生之道却被人忽略和遗忘,即谈家常或谓之聊天。
将聊天归于长生之道,虽然出自我的一家之言,但确实是从老寿星统计的资料分析中得出的结论。长寿者,个个性情开朗,都是交流沟通的能手,还没发现“闷葫芦”活到百岁的例子。民间谚语:睡成的病,坐成的疮,闷岀沉疴难愈的恙。意思表明,心理疾病治理难,为害大。
聊天被忽略的原因,一是作为生活项目,聊天太过“小儿科”,小得拈不上筷。犹如空气之于人,离不开,却感觉不岀它的存在一般。二是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邻里之间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聊天逐渐成了奢侈的活动。所以,一旦聊天成为长寿之道项目的立项,推广就存在障碍。因此,想人生长寿,活出生命质量的人,不能因其没有上台面的形式,就看不上眼。应当重视聊天,参入聊天。尽管当下宅家之风日益甚行,聊天变得困难,好在互联网提供了方便,为重走长生之路启开了一扇门。
当然,萤屏聊天与活人对话有很大的区别。但网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交际的范围广,容易找到适合结交的对象。二是文化知识性强,便于话题深入透彻。三是记录,保存方便。便于检索查询。比如下面的例子,是某QQ群网友发的贴子,既可当言谈笑料,也可作文化资料收藏。
其一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一日在田间小路上行走,忽然和一个村姑狭路相逢。村姑挑着一担泥,两个互不相让。最后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联,若苏东坡能对上下联,她就甘心让路。村姑的上联是:一担重泥挡子路。苏东坡一听,这个上联可生了得,一时竟想不出下联。两边在水田里插秧的农夫大声笑。情急之下,苏东坡竟然大声回应:两旁夫子笑颜回。然后,苏东坡脱下鞋袜,为村姑让了路。
这是个讲对对子的故事,坊间这类故事很多。把它从QQ聊天记录挑出来,这个故事离开了环境,读起来就平淡无奇。一般来讲,故事引人入胜,环境气氛是抓住读者的节点。这个QQ群的人很喜欢古典诗和对对子,很有过去文人雅士的味道。有了这样的氛围,故事里用圣人、贤者的称谓作对就成了亮点。比如,仲尼(重泥)、子路和颜回等。因有这些古代文化明星裹在对联中,这正好对应群中风雅的口味。故事另一吸引人的关注点,是苏东坡对上了句子,反而主动让路,这并非出自苏东坡善良本心,而是源自对联的内容,因为孔子是子路的老师,先生胜过弟子顺理成章。因此故事里的苏东坡才感到村姑的对子“可生了得”,便脱鞋让路。只有在文化圈里,熟知文化明星的关系,故事中控制链式的逻辑趣味才有了根基。
其二
一高僧问我:"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我说:"我要一筐鱼。"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我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魚…"高僧:"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湖北人说话!"
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在于逻辑关系发生变异。故事先按常规列出算式,高僧按常规路数满以为自己的道理胜券在握。谁知遇上了不按规举出牌的主,把一道简单的加减算式偷换成乘法或除法。弄得高僧措手不及,挂起了免战牌∶“不和湖北人说话!”。其间,湖北人的诡辩、狡黠,僧人的无奈,均跃然纸上。
社会生活是现在进行时,突发新情况,骤遇新问题,是行进时中的常态。人际交往,少不了口水战,言语智斗。其间缺乏应变,输掉的只是一次投机的聊天。而社会变革,生活方式变化,如果不与时俱进,失败的可能是整个人生。当然,这话是对故事的延伸解读,纯属笔者的主观臆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