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石教灯/文 周巍/摄)2016年春季“重大项目开工月”,一大批重大项目将破土而出。
这一喜人景象,是黄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结出的累累硕果。
过去五年
精准发力,招商引资火起来
大项目的密集开工,与招商引资工作密不可分。
2010年,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0个,新签合同项目150个,引进市外合同资金270亿元。
2012年,全市招商引资新签合同项目106个,总投资473亿元,沪士电子、奥莱斯轮胎等新签约重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初,以市委书记周先旺为首的新一届黄石市委,点燃了黄石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的“黄石梦”。
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周先旺提出“产业链招商”理念,要求全市“通过组织大招商、招大商,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强化产业链招商,谋划一批强链、补链、建链项目,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当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10个市直产业链招商分局、54支招商小分队奔赴招商第一线。
“产业链招商是黄石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必须抓住这个牛鼻子,一抓数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周先旺的重视下,黄石产业链招商形势喜人,大项目纷至沓来。
2013年,全市新签重点合同项目123个,实际到资630亿元,同比增长96.9。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链项目45个。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一举囊括星河电路、华纳国际等龙头项目。
2014年,全市新注册重点项目151个,新开工重点项目120个,实际到位内资7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持续保持全省前三位。
2015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新注册重点项目84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个。新冶钢中棒材等10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欣兴电子、宏广电子等97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大项目纷至沓来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借引资谋发展,大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为黄石源源不断地储备发展新能量。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4%,高于全市同期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2.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此外,万达城市综合体、沃尔玛、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
201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未来五年
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又是一个春天。
东楚大地,正气象万千地续演着“春天的故事”。
在2015年黄石《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董卫民明确提出,坚持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作为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中流击水,尤须乘势而上。
2016年,全市产业链招商考核目标为:实现新注册重点项目148个以上;新开工重点项目124个以上;新投产重点项目97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突破92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60亿元以上;新批外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
2月23日至3月30日,黄石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集中开工。“十三五”开局之年,黄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黄石将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黄石制造”向“黄石创造”、“黄石智造”、“黄石质量”升级,构建上中游衔接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培育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子信息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生命健康2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新型建材、新能源、纺织服装、化工4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300家,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鄂东区域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其中,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且建成全国第三大PCB生产集聚区和生态型电子信息产业的示范区。
黄石跨越发展的大戏,已经拉开大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