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篇文章 ,写长门的,还不错
我想知道更多的关于长门的点点滴滴。 刚好,在这里我们遇到了陈师傅,他是武汉铁路局襄阳工务段派驻襄阳汉江公铁两用大桥,负责长期驻守巡查桥梁安全的。据他讲,1970年铁路大桥开通时,长门遗址就成了武警部队护桥中队营房的一部分,除了部队官兵,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出,也就不能轻易靠近长门遗址了。多年来,很少有人会想到这里。即使那些生活、训练、守护在这里的官兵,也鲜有人会提及这些遗迹。2015年底,这处营区因部队全体撤离而被全部拆除,后政府重新规划改造了长门遗址公园,使得这处原来荒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地块,被修整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区域,那已废弃却依旧高耸伫立在原地的水塔,以及水塔旁那堆孤零零被残砖包裹的黄土包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直到这时,人们才得以再次走近这里,并惊喜地发现一些被人们遗忘已久的风景。 陈师傅提及,就在年前,有两个曾经朝夕相处在长门遗址营房的士兵,休假时重回这里探访,才知道他们呆了两年多的地方,居然还有一段古城墙遗址不曾被他们发现过。 现已现身的这段古城墙,实地察看是呈垮塌状斜着立于地面,顺着这面斜坡的一旁还有十多块城墙砖散落。本市一些考古专家根据这些砖块的形状,大小,厚薄等,推断应为明城墙。根据城墙夯土里,裹着大量小块城砖,专家又推测出可能当时邓愈建这段城墙时,原址上已有宋元城墙,所以,修筑时,直接借助了原有的宋元城墙,给予扩宽加高。 还有相关史料记载,这里曾发生过不少的战事,如咸丰六年,红巾军首领王喜派兵从这里过闸攻城,连战四天,以失败告终。震华门券门拥有“48步不见天”的美誉,在全国也是较为罕见的。这些足以想象此门在当年的雄姿与战略地位。 然而,当年有多显赫,如今便有多寂寥。我们在现场看到,虽然长门遗址公园在遗址之外的部分已然修葺一新,一段新的沿江大道正在铺设之中,但在公园与大道之间的古城墙遗址,却依旧破败不堪地荒废在一些建筑物的残垣断壁之中。一块2001年立下的石碑,上面篆刻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城墙遗址"等文字简介,提醒着"该段城墙属震华门(长门)瓮城一段遗址。始建于春秋时期,后因战争屡战屡废,现存城墙属明清时期所建,城墙结构为内夯土外城砖,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段身处闹市的古遗址,即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正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还有那新翻修过,一眼望去依旧巍峨的与古瓮城遗址相呼应的震华门内部,也实际被一家房地产商,一家石雕加工厂所占用。对此,是该去理解文保现状的诸多无奈呢,还是该痛惜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一旦消失掉就将是永远消失不再的结局? 深深记得襄阳铁路工务段陈师傅的一席话。他说,襄阳有好多类似这样,几乎数不清的古迹啊,要是都能被好好保存好好利用下来,那我们现在的襄阳也会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陈师付与我们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他刚刚又去古城墙遗址处转了转,指着正好有火车通过的铁路大桥,陈师傅很温和地说,还好人们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提高了,要是这座大桥放到现在来建的话,上面的领导一定会考虑更科学的方法,避开将这段城墙挖断毁坏的……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也是残酷的。无论怎样,作为襄阳的一分子,我们与陈师傅一样,对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充满了依恋与热爱。 寒风一直萧瑟,向晚的气温也更加走低。回望襄阳古城东北角,屹立于汉江边上的震华门,还有那黄土裸露,青砖残缺的长门遗址,我们暂时离去,但我们的祝福,不已! 愿风雨震华门,未来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