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111|回复: 1

[原创天地] 程细权 一抹亮丽的独特风景——读《还地桥诗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3-29 2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32985502831.jpg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程细权
  还地桥诗选?大冶西北部的小镇出诗选?我很惊讶。 一个区域小镇有三五个人坚守文学创作也就罢了,若有一大批人,不管是出生在这里还是后来客居他乡,都心系这片土地坚持文学创作,而且从事的是诗歌创作,这恐怕不能简单用兴趣爱好来概括了。文学素来有地域之分,我国也产生了不少区域作家群和文学世家。这里面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原因,但地理图景、文脉相承是其绕不过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文学批评者,关注当下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本地的文学创作,对作品进行阅读、评估、阐释、发现、推介,这是基本的职责,也是基本的职业立场。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我一遍遍读着那些直抵心灵的诗作。越读,越觉得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还地桥诗选。总体上来说,还地桥诗选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淳朴自然。不管是写人、写事、写景、写情,都较为真挚朴素,像泥土一样,朴实、本真,看起来不大起眼,但深究其中发现蕴含着深厚的情愫。这类作品在该诗选中占有较大篇幅,也是我最为欣赏和看重的,读着很舒服,似乎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如向天笑的《捡垃圾的表嫂》、《陪父亲回家》,向其猛的《离不开老屋的父亲》,胡佳禧的《我的老家还在还地桥》,过山雨的《乡思》,张绪平的《粉刷匠》等,立足于日常生活体验,通过不多的意象构架、组合,将平凡普通的生活场景艺术化,取得了较强的情感冲击力。
  第二,情感丰富。从文学文体上看,诗歌是最为感性的,诗人的感情可以随着书写对象不停流动,不停转换,甚至回溯。强烈的情感冲击,独到的个性化体悟,是诗歌最为显著的特征。当下有些诗歌作品,恰恰背离了诗歌的这一基本要求,要么写得情感漂浮、要么情感隐晦、要么感情生硬、要么感情虚假。可喜的是,梅秀英、黄文博、向征、陈桂华等人的诗作远离了诗歌的生搬硬套,他们或借助景物、或借助人物、或借助情思变化,通过诗节分行、节奏变换、意境营造,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胡佳禧的《我的这一年》、胡耀文的《一路风景 》,信手拈来生活中点滴片段,将日常生活如电影镜头一般呈现,镜头感十足,画面丰富,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诗歌在中国历来是关乎心灵的。它既可以抒发个人微妙的心理感受,也可以教化人性、慰藉性灵。好的诗歌作品,让人读后动心动情舒畅,是美的享受。黄美红的《这些年》就是这样的好诗。
  第三,浓郁乡情。故园情结是文学创作的永恒话题。还地桥诗群作者既有本地人士,也有走出去的游子,职业身份不同,经历也各异,但他们都对家乡满怀深情。胡佳禧的《二仙桥》等诗作,可以看到还地桥这一特定的成长地域对诗人的无形影响。他们对家乡可能情感各异,体验也不一样,但都怀有浓浓的家乡情结。即使有些诗作表面上看来没有写还地桥的景观,但从文学地理区域上看还是属于家乡的范畴,如田圣堂的《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诗人入诗的视角不一,侧重的主旨也各异,但隐含的地理区位还是家乡。家乡是诗作的总根源。故乡为何有这样的魅力?程良胜在《故乡》中明白地道出“故乡是一张网”,网在其中,诗人挣脱不了、也不想挣脱。
  第四,社会情怀。如果一个诗人老是局限于“小我”的情感天地,是很难看清社会发展趋势的,也把握不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诗歌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关注时代、表达时代、书写时代是其基本要求。田圣堂的《儿子》,田溢文的《冬夜怀想一截根》,胡佳禧的《打工者》,过山雨的《魂断汶川》,张绪平的《粉刷匠》,陈桂华的《前往工业区的路上》,梅秀英的《一只流浪的小狗》等诗作,诗人的眼光由内向外转移,诗歌触觉伸向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突破了自我言说的局限。站在更高的立场表达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注,这是诗人创作意识、创作境界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在书写身边生活的基础上,呈现历史变迁的文化厚重,如向天笑在《移民新村》(组诗)中以朱家庄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守旧老爷子的视角,写出了时代变化对旧式生活的冲击,让人耳目一新。
  第五,思想深邃。诗歌虽然强调个性的表达,但总是体现出一种共性之美,即思想上高度。往往好的诗歌作品,看完之后值得回味,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就要求诗歌不能仅停留在感情再现上,而要透过生活的表象让人有哲学上的思考。程良胜的《生活》、向天笑的《草帽》、张绪平的《一根头发》、胡佳禧的《寻找睡眠》等,看完之后总感觉言说不尽、言说未止,让你思考停留其中细细回味。
  以上,是本人对还地桥诗群的总体印象,说的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作为一个区域小镇来说,还地桥镇有这样的文学景观是很不容易的,值得倍加珍惜,也值得我们黄石文坛学习借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还远远不够,还地桥诗群应该走得更远,也能够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3-30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