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6-4-7 20:3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殿宇是以邻县麻城命名的,这就是麻城殿。麻城殿又称毗卢殿。与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建于同一时代。相传此殿是麻城信徒拜五祖显灵后,他们从距离此地的两百多公里的麻城,穿山越岭挑来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一座殿堂。徜徉在殿堂内,抚摸着这被汗水浸透的古砖,想起“佛在心中”这四个字,是的有佛在心中,肉体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正如六祖慧能在碓坊舂米时所言“以心役物,而不是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我们被麻城人虔诚的精神所感动。
供奉五祖弘忍大师真身肉像的真身殿,是唐咸亨五年(674),弘忍圆寂前令弟子玄赜修建的,北宋元右二年(1087)又重新修建。真神殿中部为正殿,前部左建有钟亭,右建有鼓亭,左右造型一致,有着中国建筑的对称美。正殿相通后面的“法雨塔”,塔内供奉着五祖的真身,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因塔门窄小我们鱼贯而入,双手合什跪拜佛前,将我们的虔诚和敬仰融进这深深的叩首中。出了“法雨塔”,回到正殿,抬头看去,飞檐斗拱,屋顶上九龙盖顶,横梁上二龙戏珠,撑角上群鸟嬉云,足见这建筑的匠心独具。
人们常说出家人不认家,而将父母供奉在殿堂的极少,五祖弘忍却是个特例,在五祖寺就有他供奉母亲的圣母殿。据载,圣母周氏是唐代武则天赐封的,成为在中国历代僧人的母亲中,惟一被皇帝赐封为圣母的。,圣母殿,始建唐代,不知道在岁月里它是否也有过怎样的损毁和修缮。这座殿堂盛满了母爱,也盛满了对母亲的孝心,它是世间亲情的缩写,大爱的写照。从圣母殿里那凝重的“圣母殿”三个字里我们读出了世间最伟大的情感。
六祖殿实际上是六祖慧能禅师在东山求法时,系坠腰石舂米和学禅的地方。碓臼还在,木质的器物也在,当年的腰石也在。只是光亮如新木质的捣米器物,复制着当年的场景。那腰石呢,重15公斤,石上刻有“龙塑元年,六祖坠腰石”字样。清代僧晦山在诗歌中这样写腰石:《腰石》“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分明一片东禅月,遍照支那四百州。”我无法肯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否是当年的腰石,但这些并不重要,腰石只是一个载体,带着我们穿越千年时空,重读当年六祖慧的精神。
出了六祖寺,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赏过争芳斗艳的百花,经过绿水盈盈的养生池,抚摸风吹雨沐的御赐碑刻,站立在通天路前,我们止步于这一风景,因为其后还有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要进行。看着游人们踏着石级走在通天路上,两旁茂密的树林,青翠的竹林仿佛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听说古道两旁有着很多历史古迹,沿着通天路石阶上行50余米,有一处开阔的平地,被称作“中岭堂”。 五祖大满禅师石塔就静静地座落在这块平地中间(大满”乃是唐代宗李豫于大历三年追赐五祖的谥号)。还有当年弘忍大师传法的讲经台、传法洞和棋盘石等。颇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目睹五祖寺“法泉”,也没有去流响亭。但可以想象到宋代苏东坡游览五祖寺后,驻足在一座亭前,听潺潺流水在寂静的山林中流响,看松风翠涛在明媚的蓝天下涌动,于是他大笔一挥,回转身来在山溪之畔,峭崖之上写下“流响“二字,留给后人们无尽的遐思。而那些隐藏在苍松翠柏摩崖石刻,展示着历代文人的真迹。在字里行间,他们将情思与感慨写进与大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