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437|回复: 6

[热点论述] 湖北黄梅五祖寺前不说缘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6-4-7 20:3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从湖北黄梅县城出发不久,汽车就在盘山公路上驶向黄梅五祖寺,窗外山林郁郁葱葱,鸟儿在树林中欢快地啁啾。从山脚到山腰各种植被令人赏心悦目。一路上我的脑海被两首偈语萦绕:一首是神秀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一首是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偈语都出自于黄梅五祖寺,并引发出佛门里的许多传奇故事。
      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相传创始人为印度的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至第五代禅师弘忍创建“东山法门”开始兴盛。所以弘忍被认为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历史上有“南能北秀”之说,这些都与五祖寺有关。
      五祖寺原名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县城东北二十五里的东山,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九江对岸。东山,原名冯茂山,当时此山属于一位叫冯茂的人。山中林壑优美,景色俱佳,与锦绣匡庐对峙,它面临薪春,尾指安徽,背靠天山,并肩挪步园,侧依牛头山,宛如一只展翅待飞的凤凰,因此冯茂山亦被称作 “凤凰山”。五祖禅师来冯茂山之前,在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的四祖寺修行,贞观十八年甲辰(644),四祖在双峰山传法洞授衣法予弘忍承续宗统为中国禅宗五祖,当时弘忍44岁。
      关于五祖弘忍的身世有着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当年四祖道信在破头山传法,山中种松老人对他很是仰慕,欲从他出家,道信以其年事已高劝阻,要他以待来世。后来的某日,黄梅濯港有一个周姓小姐于溪边洗衣,见上游漂来一个又红又鲜的桃子,便捡来吃掉了。不久便莫名怀孕,一个大家闺秀,未婚先孕在那时是伤风败俗的事。周小姐被赶出家门,乞讨度日,隋代仁寿元年(公元六零一年)她在一破庙中生下一男孩。那小孩七岁那年,路遇四祖道信去黄梅,四祖问小儿何姓,那小孩说“性即有,非常性”,四祖再问之,又言“是佛性”,再三问,更言“性空,故无”。道信很是惊奇,让那小孩带去破庙见其母亲,并说这孩子有慧根。周小姐听后想让孩子剃度出家,四祖以孩子太小为由不收。岂料那孩子说:“当年我找你,你嫌我太老,今日又说我太小。”四祖此时明白这小儿就是种松老人转世,于是四祖允以出家,即施剃度,法名弘忍,之后付其衣钵,是为五祖。五祖弘忍本是在西山受法,由于寺僧众多,原有的地方已经小了,为了扩大佛门的影响力和奉养母亲,他于唐永徽五年(公元六五四年)来到东山,见这里山高林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花树交依,映红叠翠,清静幽雅,觉得是一个建寺传法的极好地方。一日在山顶弘忍遇见正与人下棋的冯茂,于是向冯茂借山建寺。冯茂愿意献山,但弘忍说只需借一袈裟之地。冯茂一听心想,这么点小地方能建什么,便问“这一袈裟之地能有几许?怎能开坛布法呢?”弘忍说:“冯施主不要急,我就用袈裟丈量吧!”说罢他脱下袈裟,手提衣领站在大石上抬头向天空看了一眼,双手合什,闭目虔心,旋即朝空中抛开袈裟,霎时只见袈裟腾空而起,霞光万道,突然像撒渔网一样地向山上笼罩下来。此时,整个东山全被袈裟罩住,黑漆漆的一片,冯茂见此,欣然同意借山。于是弘忍就在山腰亲手建寺,东山寺在最盛之时有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一千多人,先后出了一百多名高僧。与其他寺庙不一同的是,这里有一圣母殿,是弘忍供奉其母亲的地方。寺前有一古树,大有三围,遒劲纠结,据说是当年是他为母亲蔽阴遮阳栽种的。
      弘忍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自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的定。弘忍在东山寺门下有弟子七百余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神秀和慧能。神秀,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在湖北黄梅县东北)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其为“教授师”。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幼年随父亲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后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他听《金刚经》后顿悟,于是决定离家学佛。24岁那年,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参学佛教谓参访大德,云游修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慧能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副山野樵夫的模样。五祖见他便问道:“你从哪儿来?”慧能道:“从岭南来。”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慧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五祖道:“你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慧能道:“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6-4-7 20:3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殿宇是以邻县麻城命名的,这就是麻城殿。麻城殿又称毗卢殿。与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建于同一时代。相传此殿是麻城信徒拜五祖显灵后,他们从距离此地的两百多公里的麻城,穿山越岭挑来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一座殿堂。徜徉在殿堂内,抚摸着这被汗水浸透的古砖,想起“佛在心中”这四个字,是的有佛在心中,肉体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正如六祖慧能在碓坊舂米时所言“以心役物,而不是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我们被麻城人虔诚的精神所感动。
      供奉五祖弘忍大师真身肉像的真身殿,是唐咸亨五年(674),弘忍圆寂前令弟子玄赜修建的,北宋元右二年(1087)又重新修建。真神殿中部为正殿,前部左建有钟亭,右建有鼓亭,左右造型一致,有着中国建筑的对称美。正殿相通后面的“法雨塔”,塔内供奉着五祖的真身,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因塔门窄小我们鱼贯而入,双手合什跪拜佛前,将我们的虔诚和敬仰融进这深深的叩首中。出了“法雨塔”,回到正殿,抬头看去,飞檐斗拱,屋顶上九龙盖顶,横梁上二龙戏珠,撑角上群鸟嬉云,足见这建筑的匠心独具。
      人们常说出家人不认家,而将父母供奉在殿堂的极少,五祖弘忍却是个特例,在五祖寺就有他供奉母亲的圣母殿。据载,圣母周氏是唐代武则天赐封的,成为在中国历代僧人的母亲中,惟一被皇帝赐封为圣母的。,圣母殿,始建唐代,不知道在岁月里它是否也有过怎样的损毁和修缮。这座殿堂盛满了母爱,也盛满了对母亲的孝心,它是世间亲情的缩写,大爱的写照。从圣母殿里那凝重的“圣母殿”三个字里我们读出了世间最伟大的情感。
      六祖殿实际上是六祖慧能禅师在东山求法时,系坠腰石舂米和学禅的地方。碓臼还在,木质的器物也在,当年的腰石也在。只是光亮如新木质的捣米器物,复制着当年的场景。那腰石呢,重15公斤,石上刻有“龙塑元年,六祖坠腰石”字样。清代僧晦山在诗歌中这样写腰石:《腰石》“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分明一片东禅月,遍照支那四百州。”我无法肯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否是当年的腰石,但这些并不重要,腰石只是一个载体,带着我们穿越千年时空,重读当年六祖慧的精神。
      出了六祖寺,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赏过争芳斗艳的百花,经过绿水盈盈的养生池,抚摸风吹雨沐的御赐碑刻,站立在通天路前,我们止步于这一风景,因为其后还有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要进行。看着游人们踏着石级走在通天路上,两旁茂密的树林,青翠的竹林仿佛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听说古道两旁有着很多历史古迹,沿着通天路石阶上行50余米,有一处开阔的平地,被称作“中岭堂”。 五祖大满禅师石塔就静静地座落在这块平地中间(大满”乃是唐代宗李豫于大历三年追赐五祖的谥号)。还有当年弘忍大师传法的讲经台、传法洞和棋盘石等。颇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目睹五祖寺“法泉”,也没有去流响亭。但可以想象到宋代苏东坡游览五祖寺后,驻足在一座亭前,听潺潺流水在寂静的山林中流响,看松风翠涛在明媚的蓝天下涌动,于是他大笔一挥,回转身来在山溪之畔,峭崖之上写下“流响“二字,留给后人们无尽的遐思。而那些隐藏在苍松翠柏摩崖石刻,展示着历代文人的真迹。在字里行间,他们将情思与感慨写进与大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6-4-7 20:3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在白莲峰上俯瞰古寺,该又是一番景象吧。近看山寺曲径藏幽,远眺庐山景色空濛。位于大别山前沿的白莲峰,崖悬壁峭,路狭峰高,五祖弘忍在峰顶开凿的莲池,种植白莲花,当白莲盛开之时,香气四溢。于是历朝历代众多的文人雅士登临此地,并留下他们的诗作。唐代大诗人宰相裴度曾留写下《真慧寺(五祖道场)》:“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被贬谪黄州赤壁的苏东坡也来了,他写下了《登白莲峰》:“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松柏月中老,猿猱物外啼。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白居易也来了,留有诗作《东山寺》:“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东山五祖寺的胜景经诗人们的妙笔,和其深厚的禅文化多少年来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拜谒探访。
      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们出了寺院,映入眼帘的是三株千年古树。仿佛是三位守卫古刹的忠诚卫士,他们以葱茏挺拔,盘根错节的雄姿耸立在古刹门前,又以枝繁叶茂,浓阴华盖,生机勃勃的翠绿,迎接着前来拜谒的人们。在古树下方,只见一座古桥横卧在峭壁之间,宛若飞虹连接两壁,这桥单孔,长33.65米,高8.45米,雄伟壮观,状如飞虹,所以也被称作飞虹桥。建于元代的飞虹桥壁上刻有五祖寺名人胜迹浮雕,桥的东西两头上有清蕲州王万彭书写的“放下着”和“莫错过”字迹。或许在古时桥下飞流瀑布,气势磅礴,声震山谷。这是从桥头上宋代大诗人欧阳修《游五祖山》诗中读出的:“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山林隐者趣,钟鼓梵王家。地僻迟春节,风情变物华。云光渐容与,鸟弄己交加。冰下泉初动,烟中茗未芽。自怜多病客,来探欲开花。”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桥下干涸的石床。走过了飞虹桥我的思绪依然在“莫错过”和“放下着”里漫游,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我们“莫错过”什么?花季时的勤奋,中年时的努力,还是年迈时的喟叹?都放下吧,正如走过了飞虹桥,该把所有的功名利禄,悲伤与痛苦,失意和怨恨都放下。
      静立山门,凝视着对联“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深感简洁的十二字写出了佛教禅宗的历史。山门左右各自写着神秀和慧能的偈语。我们没有沿着古道走过一天门,二天门,也就无缘拜谒释迦多宝如来石塔,三千佛塔、十方佛塔、、大佛塔等。也无法欣赏半山亭,饮马池,老山门。虽不能体会“山林野趣、古径幽秘”之感,但此时身后盘踞在山腰金碧辉煌的五祖寺,满山郁郁葱葱的翠绿与山脚阡陌纵横的农田,却将我们带入梦幻般的意境。游历过五祖寺,就是经历一次佛教传统文化的洗礼。“禅宗丛林,天下祖庭”的五祖寺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我们,更是以其厚重的禅文化和佛理诚服着我们。不是吗?五祖寺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四方学众的景仰,而且也获得众多朝廷帝王的重视。宋真宗改敕寺额为“真慧禅寺”,宋英宗御书“天下祖庭”,这就是五祖天下祖庭之来历。到宋徽宗时,又御书“天下禅林”。元时,元文宗赐弘忍大师号为“妙圆普觉禅师”,并改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东山五祖寺也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在五祖寺,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五祖玉印”,印文为篆体,刻有“天下祖庭大满真身宝印”,印座上刻有“北宋真宗皇帝于景德年间敕雕”,是中国佛教禅宗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五祖寺的镇寺之物。此外还有六祖坠腰石和《清代木雕版图》、五祖拳谱等文物,均为稀世之宝。
      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当快门摄下两市文化交流活动代表们的身影时,我知道这一张张照片为我们的“缘”作了最好的注解。五祖寺前不说缘,我记住了黄梅宣传部长是我们的老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神话周”周濯街,认识了设计大师陶培峰,见到了英俊的书法家,还有黄梅的众多的艺术家们。与我市剪纸艺术家、布贴画艺术家、麦秆画艺术家、书法家等,相处两天,对他们的艺术世界有了一些了解,更敬佩他们对艺术执着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18

2万

主题

59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0864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4-5-11 2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