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市发改委副主任胡晓华:按照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年内襄阳累计投资将达到2.4万亿以上,这需要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做支撑。目前,我们已经策划了拥有24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其中许多重点项目已经进入了国家、省“十三五”规划项目库,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跟踪抓好项目落地开工。与此同时,我们将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12项重大战略、18项重大工程、12项重大行动、10项重大计划、24项重大政策、27项重要制度和23项重大改革,不断策划新的重大项目丰富充实“十三五”重点项目库,为建成“两个中心”培育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对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十大工程”。
一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进口引水,横穿湖北省7个县(市、区),在襄阳境内老河口、襄州、枣阳三地就达148公里,占工程全长的55%,襄阳境内投资100亿元,占总投资的61%。我市作为该工程最大、最直接的受益区,用水量达4.81亿立方,占该项目总调水量的62.5%,灌溉受益面积221万亩,150多万群众可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旱包子”的问题,增产粮食20亿斤左右。
二是汉十高铁。汉十高铁全长39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4年建成。襄阳段已于去年2月开工建设,途经我市枣阳、襄州、东津、襄城、谷城5个县(市、区),设枣阳、东津、谷城(河谷)3个车站和隆中越行站。境内全长180公里,总投资约238亿元,占总投资的45%。建成后,武汉到襄阳仅需1小时。作为我省主导建设的第一条特大铁路,汉十高铁将促进“两圈两带”协调发展,助推鄂东城市群和“襄十随”城市群联动发展,对完善全省铁路路网格局和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和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秦巴山区脱贫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郑万高铁。郑万高铁自郑州东站引出,接入在建渝万铁路万州北站,全长818公里。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设计运输能力达到每年6000万人次,全线建成计划工期6年,项目总投资1181.42亿元。郑万铁路途经我市襄州、东津、襄城、南漳、保康5个县(区),设东津、九集、南漳、保康4个车站,境内全长约187公里,投资约224亿元。目前,襄州段已先行开工。
郑万、汉十高铁建成后,襄阳每天将最少发送90对高铁列车,城市功能和投资营商环境将获得显著拉升。将初步构建起纵贯东西、直通南北的运输大通道,襄阳向西经西安、兰州至乌鲁木齐,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经武汉分别至上海、杭州、福州、广东,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南经重庆至昆明,经桂林至南宁,可融入东盟经济带。基本实现东西南北方向全部通高铁,成为郑渝昆、武西兰、沪汉蓉三条国家快速铁路客运大干线的节点城市,成为连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三大战略的重要“桥头堡”。
四是蒙华铁路。蒙华铁路北起内蒙浩勒报吉,止于江西省吉安市,为时速120公里的双线铁路。襄阳邓湖以北为1万吨重载铁路,以南为5000吨铁路,正线全长1815公里,湖北境内331公里,总投资1930亿元,建设工期5年。襄阳段2015年8月底开工,2019年建成通车,途径襄州、樊城、高新、襄城、南漳、宜城6个县市区,境内线路长111公里,共设邓湖组合分解站和樊城西、欧庙3个车站,共需建特大桥及大桥8座,重点工程为清河特大桥、汉江特大桥、陈家庄特大桥,总投资约139亿元。
蒙华运煤重载铁路建成运营后,襄阳将成为国家“北煤南运”战略运输通道的集疏运枢纽,可有效释放焦柳、襄渝、汉丹铁路的货运能力。投入使用后,每天有80对万吨级重载运煤列车将经过襄阳。同时,蒙华公司将在襄州区邓湖投资30亿元左右,设立调度中心,新建组合分解站和机务段、大机维修基地及生产生活基地,铁路运营后仅蒙华公司管理人员及职工将近万人。
与此同时,我们还启动了太原至南宁高铁襄荆宜段规划工作,初步纳入了国家和省“十三五”铁路规划。去年11月,中铁四院到我市开展规划研究,就线路走向和宜城站点选址进行了踏勘,有望在“十三五”中期开工建设。届时,蒙华、汉十、郑万和太南等国家铁路大通道将在我市交汇,形成“米”字型高铁线路网,襄阳将真正成为国铁干线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并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铁。
除此之外,还有襄合客专、荆康客货铁路、保枝货运铁路、老丹电气化改造等正在规划的几条铁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