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周曼茹 文/摄
2004年,就读于黄石理工学院的柯纯参与第一次献血。之后,每个月到黄石中心血站献血成了她的“必修课”。大学毕业后柯纯到实验二小当老师,却仍然保持定期献血的习惯。
到如今已经12年了,柯纯累计献血达18000毫升,相当于4个成人体内血液量总和。
柯纯说,每次看到鲜血顺着管子缓缓流入血袋,就感到自豪,因为这些血可能会成为别人的救命血。
大学时期献第一次血 感觉生命价值得到升华
2004年,采血车驶进湖北理工学院。
“说实话,我想奉献爱心,但也害怕献血。”柯纯说,那么大的针管扎进血管肯定很疼,更担心像别人传言一样得病。
在现场,听护士介绍的同学很多,真正走上采血车的同学却很少,估计抱着同样的顾虑,许多同学持畏惧心态,采血工作并不乐观。
“现在血库告急,许多病人在等待救治。”护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柯纯心头涌起一腔热血,当即卷起袖管走到护士面前。
“验血结果出来了,全部合格!”柯纯说,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血型,过去都是根据父母的血型猜测的,没想到自己是万能O型血,很高兴自己的血能帮得上一些人。
随后,按照护士的吩咐,柯纯坐到另一张靠背椅上,开始抽血了。不经意间,一根针头插进了她的静脉血管,只见鲜红的血液顺着输液管快速的流进了储血袋……不大一会儿, 400毫升的血液就采取完成。
“本来觉得会很痛,献完血真没觉得,感谢自己有勇气做了这件事。”柯纯说,当自己接过《无偿献血证》的一刹那,仿佛觉得生命的价值在片刻之间得到了升华。
在之后的几天,柯纯做着各种最坏的打算,可一想到自己献的血可以救人,就觉得不后悔了。一周后,柯纯接到血站血液检验合格的信息,同时,她发现献血之后,自己的身体并无任何不适。于是,她决定将献血救人继续下去。
身为教师播撒献血善种 献血成了学生的“成人礼”
2006年,柯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她就爱上了教师这份事业,也爱上了那群可爱的孩子,孩子也用优秀回馈了她无数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记得一次献血回校赶下午第一节课,一进教室,细心的孩子就问柯纯,“老师,您生病了吗?”正当柯纯诧异间,发现孩子们纷纷露出一副担忧的神色,并用手指着贴了止血贴的手臂。
“原来是这个啊!”柯纯笑着告诉他们,自己是去献血了。一个胆大的小家伙马上跑到柯纯面前,仰着脑袋问:“老师,不疼吗?您不怕吗?您为什么献血?”跟连珠炮一样,着实可爱。
柯纯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逐一回答了他的问题。“像蚂蚁咬一样,有一点点小疼。一开始,老师也怕疼,但想着献血能救人,就不怕疼了。”
一听这话,孩子们兴奋了起来,纷纷说:“老师,我们也要献血,我们也要救人。”
柯纯笑着告诉孩子:“现在可不行,你们还只13岁,得等到18岁才能献血哦!”孩子们纷纷点头。
在柯纯的引导与启发下,这一颗善种根植在孩子心中,等到某一天破土而出。
“老师,还记得吗?您跟我们说献血要等到18岁,昨天是我18岁生日,我去献血了,这是我的成人礼。”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学生在网上晒了他的献血证,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诺言。
柯纯给孩子留言:“我的孩子们长大了,你们选择的第一件事便是奉献社会、救人于危。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一个电话立马赶到 走街串巷宣传知识
时间一长,柯纯对血液越来越了解,得知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上的缺口很大。从2010年开始,她开始献成分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小板。有时,中心血站给她打电话预约,她都毫不犹豫献血,去挽救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献血是在去年年底的一天,她打算午休,突然接到了黄石血液中心的电话,说是阳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3人受重伤,考虑到事态严重,她立即赶到血液中心。就这样,柯纯用自己的血挽救他人的生命,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在柯纯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她献血证上记载的献血记录,小小红本子竟有数十个,红艳艳的,铺满了桌子。这十几年来,她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湖北省“最美献血者”等荣誉称号。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献血知识和无偿献血的意义,柯纯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活跃在街头、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2014年献血日,柯纯作为献血大使回到母校——湖北理工学院进行宣传。在活动过程中,柯纯不仅积极宣传献血知识,还以身作则现场参与献血。
“我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献血故事,他们在台下看到了一个健康的我,这是最有力的诠释。”柯纯说,不少同学一边吃着盒饭,一边排着队,那次献血活动很多新生都是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表现很勇敢。
献血十余载终不悔
旅游献血演绎真情
从畏惧到习惯、从间隔6个月一次的车采(全血)到间隔1个月一次的机采(成分血),不知不觉,柯纯坚持献血12年,累计献血达18000毫升,相当于4个成人体内血液量总和。
如今,柯纯每个月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黄石中心血站献血。由于献血频繁,她的两只胳膊上常年布满针眼的痕迹,有的地方还有些许淤青。
对于柯纯无偿献血的事情,一开始,家人很不理解。特别是母亲,看到她如此频繁的献血,担心她的身体被折腾垮掉,坚决不让她再去献血。
面对家人的担心和制止,柯纯总是微笑着安慰道:“我还年轻,身体也好,能够延续他人的生命最重要!”渐渐地,家人见拗不过她,也接受了她的献血行为,并以此为傲。她的爱心感染了身边的人,她的丈夫也加入了献血的行列。
柯纯十分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会走进当地的采血车。“出来放松也要玩得有意义些,献点血,留点印象,算是到此一游的最好纪念了吧!”柯纯说,在旅途中,都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的人民。
对于献血,也许不少人会问,何必如此执着?有必要吗?柯纯坚定地说:“在献血事业上,我不求轰轰烈烈,不求叱咤风云,若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就可以看到更多家庭展开笑颜、用简单的行动让生命延续美丽,而这一切,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