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3
中尉
 
- 积分
- 298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桑蚓 于 2016-4-21 22:23 编辑
红叶满寒溪,
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
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
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
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靡。
——《南乡子·秋暮村居》
红叶,寒溪,空谷,万木肃立。登楼望,峰峦参差,烟笼长陂。天晚也,鸡鸣又犬吠,灯火点点不知归。家在重重横山后,林深处,有柴扉。
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声色俱佳。好一幅静朗、阔大的山村秋暮图!
轻灵、朴拙的笔调,闲适、陶然、欣喜中又夹杂几许孤独落寞的情感,在一派“凄恻哀艳”的纳兰词中实属罕见。
灯火初上,家家户户临窗点上昏黄的油灯。这样一豆微弱的光,它渐次延绵的过程,能让他那颗孤冷已久的心中所慕念的温暖,漫漫到达一个异常奇妙的极致之境。灯火荧荧,暮色欲重,回首归路竟迷离不清起来。要回去了,既辩不清来路,不如就信步而走。顺着面前的横山小路曲折前行,远近不明,东西不分……“一片烟笼十里陂”。它是这首词中很出跳的句子,宛如一个迎风飒飒的浩渺手势,非常俊逸,非常大气。大风起兮,山河呈祥,它带有秋光里的人间烟火味,与之前的红叶寒溪、空山万木相承,与之后的吠犬鸣鸡、灯火横山相辅。唐朝韦庄有首《题金陵图·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这首诗写的是唐末年间,对六朝兴亡的无限感慨。金陵春雨霏霏,草木葳蕤,鸟啼声声,柳丝不知家国思,兀自生长的繁茂可喜,如烟如雾笼罩十里长堤。韦庄以景说情,怀古忧今,让人读后心头沉紧。容若熟读韦庄,化用其中一句无疑是得心应手,更甚者是他生性空灵清秀,化用于此,显得恬淡飘逸,更是青出于蓝,妥帖精妙。诗人用“家在寒林独掩靡”来压句。亦有一些资料显示为“扉”,人们直观意识上也更倾向于“扉”。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陆澧仓曹西上》中有句“舟从故里难移棹,家住寒塘独掩扉。”容若应是化用其中的“家住寒塘独掩扉”而得。若从韵脚上看,应是“靡”。靡,通“湄”,为水边河岸之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例句:“明月珠子,玓瓅江靡。”是说明月珠光耀在水岸。那个秋暮,容若一访村居归去之时,望着城中府邸,想着明日又将重赴市朝,自是心生酸楚。独掩靡,是指暮色中门庭已关闭,而明珠府外有水荡,亦是可通的。
词缘情。中国素有“观物取象”之说。词人在进行创作时,天地风雷、日月星辰、花鸟虫鱼、人间百态等世间万物对其作用并产生不同感受,使其有感而发,这便是“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赋的是太平盛世、官运亨通之闲愁。“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发的是借古讽今之慨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宣的是收复大好河山的誓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立的是为国效力的志向。清代叶燮在《原诗》里说:“文章者,所心表天地万物之情状”。
我们不妨去读北宋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诗作语言朴实,意象纷纭,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句句如画,引人入胜,尾句尤有远致”(查慎行语)。“落句妙,觉全首便不寂寞”(陆庠斋语)。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与纳兰《南乡子·秋暮村居》词好似姊妹之作,异曲同工,写的都是迷失的“野情”。
这阕词文风清爽,笔调轻灵,是纳兰词中杂感篇里难得的怡然之作。他写了太多伤春悲秋的词作,这篇《南乡子》,从词牌到题副,都沾染了浓郁的乡村气息。秋天的乡村,是一块素朴温暖的石器,不需要任何精心打磨亦能发出温暖本真的光亮,有非常可贵的气质。容若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给我们临摹出一幅秋日黄昏里村野田园的风光画卷,其中多少向往、多少美好,岂是我等凡夫俗子一两篇浅薄文章所能解析得透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