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467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
深度思考:海尔模式无法复制吗?
作者:刘步尘2016-04-22_16:0
前言:真正有价值的观点不是对海尔变革一味迎逢,而是和张瑞敏乃至海尔一起深度思考。在我看来,一个出色的模式一定经得起各方拷问,否则就不是一个出色的模式。
前不久,华为、乐视发生了一场引人瞩目的论战。
4月10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一封题为《从博傻到硬件免费:414约你进入生态消费时代》的信件中称,工业时代企业几乎掌控了一切,特别是S、H、I、V、0等硬件企业利用、甚至不惜透支消费者信任和期待,用“博傻”式消费诱导不够理性的用户为品牌、渠道、硬件支付天量溢价。其中“H”暗指华为。
贾跃亭观点旋即遭遇华为高层反击,其轮值CEO称:1、商业模式只解决方向问题,并不是护城河,是低层次创新;2、长远战略/真正创新来自核心技术投入和基础研究,顶尖互联网公司都是一流技术公司;3、中国互联网大佬为何睡不好觉?大多都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少,战略靠赌,新业务靠谁更早抄/谁更拼/谁有钱烧。
两方观点针锋相对。
我为这场论战叫好,在我看来,真理越辩越明,有助于人们对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在内的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深度思考。
显然,思考管理模式创新,绕不开一个企业,那就是中国乃至全球经营模式变革的领跑者海尔。
敢于让渡权力,是复制海尔模式的前提
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说,如何让大企业变得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适应性更强,这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2016年2月17日—19日,加里•哈默尔再次来到海尔集团进行调研。
据说,在海尔创牌大楼,你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前来参观的人,有加里•哈默这样的专家学者,更有EMBA总裁班学员、企业家,他们来到海尔只有一个目的:学习、观摩海尔管理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