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24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本帖最后由 孔雀令 于 2016-5-4 11:10 编辑
这些天,媒体报道大学生魏则西患上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病情未见好转,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医生称从国外引进的疗法,“可保20年”。可在花费20余万元后,魏则西去世了。如果上述事实均无疑问,最应受到抨击的,理应是医院和当事医生。相关监管以及百度提供的推广,也难逃责任。可从舆论来看,几乎是一边倒地抨击百度,顺带讲述一些“莆田系”医院的往事秘闻。联系上次的“血友病吧”事件,以及早先的种种危机,为什么挨骂的总是百度?
我的答案就一个字:该!加上一个字:活该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大学毕业之前,几乎不去医院。可随着工作、成家,跑医院的次数急剧增加。有时候带孩子看急诊,有时候陪老人动手术,有时候是自己身上的小毛小病。每次去医院,心情都不会太好。当然谈不上人间炼狱,却总是能见到人性的脆弱与阴暗。
有一次,我在一家三甲医院的电梯间,看到一位大概50多岁的中年大叔。他推着轮椅上的老母亲,面无表情地说:“看了那么多医院,问了那么多医生,要么我们就算了,不看了吧。”老母亲用满是褶皱的手擦拭眼角的泪水,幽幽地说了一句:“我房子都给你了,现在我生毛病你不让我看。”还有一次,我去做幽门螺杆菌的测试。方法是先吹一袋气,喝一罐药水,隔30分钟,再吹一袋前后对比。排我后边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如此简单的步骤,她问了工作人员4遍。然后,她坐在我身边,几乎每隔两分钟,就要问我,是不是可以了?什么时候能吹?还有几分钟?在医院里,病人其实极度缺乏安全感。这种虚弱,一定程度上来自生理病痛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所知甚少。有效信息匮乏,导致紧张焦虑。而在医疗资源极度紧张的眼下,无论小病大病,病人能和医生沟通的时间,实在有限。想深入了解怎么办?“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你别无选择。很多回,家里长辈身体不适,我去关心病情,说到最后,他们总会补一句,“我网上查过了,好像有点问题。”每次我都会告诉他们,“网上查的很多都是故意夸大,这样好让你们去医院看病,他们才有钱赚。”可荒谬的是,当自己或朋友抱恙,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好像也并没有差别,依然习惯性地上网去查。明明知道网上的医疗资讯不靠谱,却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途径,只好互相调侃,在中国社会要活下去,一定要认识医生和律师。这恰恰是最大的悲哀。
-------百度,正是全民悲哀的推手之一。
朋友圈里有一些百度的员工。其中一部分,事发之后开始洗地。他们的依据是,百度推广不是广告,搜索没有义务来鉴别客户的资质及能力。我翻译一下:竞价排名就是一桩生意。百度收钱,提供服务,至于信息的真伪、良莠,你们用户自己负责。打广告的时候,拍着胸脯告诉用户,“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一旦有事,又说不能为竞价排名的结果负责,怎么全天下的便宜都让你占了呢?你收奢侈品的钱,我们算了,奢侈品的购买需求毕竟小。你收消费品的钱,我们认了,消费品的选择余地毕竟大。可是当你打着生意的幌子,连食品和药品都插一脚,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挨了点骂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撇清关系,这哪里叫危机公关,分明是火上浇油。
明星替品牌代言,品牌捅了篓子,一般也不用明星承担法律责任。但用户骂你不懂得拣选不爱惜羽毛,唯有承受而已。百度作为普通人首选的互联网入口,分明可以帮用户规避风险,却牢牢把赚钱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公信力破产,竟然还想公关?
看到有朋友说,如果谷歌还在,百度不会这么恶。深表赞同。没有替代与竞争,垄断的魔爪,正逐步吞噬普通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百度之所以罪恶,是因为连生死大事都视作单纯的生意,让本来就最无力的人,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还有人好奇,为什么挨骂的总是百度,唯有奉上一句俗话:平时多积德,难时有人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