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强“造血” 产业扶贫拔穷根
作者:安陆市委、市政府 来源:孝感日报 2016-05-09 第08版:专版
精准施策强“造血” 产业扶贫拔穷根
中共安陆市委 安陆市人民政府
安陆市委书记、市长刘敏在孛畈镇月岭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安陆市委副书记严书高在巡店镇大坝村调研精准扶贫产业园建设情况 安陆市第六轮“三万”活动暨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 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捐款 精准医疗扶贫在行动 农技人员指导大棚蔬菜育苗 “月嫂”技能培训助力精准脱贫
安陆山清水秀
安陆市委、市政府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指挥棒全面启动第六轮“三万”活动,出台1+5扶贫方案,集中优势兵力,形成战斗合力,高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18年全市2.7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奔小康。
该市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战场,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作战指挥部和“一办四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项目资金组、督办考核组和宣传报道组)等日常工作机构。市“四大家”领导密集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市树立了领导重视、高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导向。
注重“全盘谋划”打好“合力攻坚”
该市积极谋划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扶贫规划与全市区域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相衔接,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
出台《安陆市精准扶贫1+5实施方案》,围绕“到2018年底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总目标,将“民生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组织扶贫、项目扶贫”5大主要扶贫策略有机整合,对准“穷瘤”,靶向攻坚。
民生扶贫。加大对贫困对象在医疗、教育、五保救助、养老和就业保障、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文化事业等方面帮扶力度,确保贫困对象“贫有所养、贫有所医、贫有所学、贫有所居、贫有所业”。
产业扶贫。以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服务业、农村生态、农村金融为手段,力争达到100家以上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可持续发展难题。
社会扶贫。通过政府引导、多元主体自愿公益、政策表彰激励等途径,统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
组织扶贫。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指导和协调作用,通过建强一支服务型队伍、选准一条发展型路径、打造一个综合性平台、建设一套自治型组织、完善一套效能型机制,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强村富民、服务群众、乡村治理、促进和谐功能。
项目扶贫。加大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十通十有”为目标,制定5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发展等项目建设规划,建立重点贫困村项目库,拟投入资金1.7亿元,分年度分批次组织实施。
强化“精准识别”确保“对症下药”
该市制定《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精准识别工作,组建市直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包村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三位一体”的精准识别工作队,按照“七步走”(即确定调查方案、定性分析判断、入户调查填表、代表集中评议、村级公示公开、乡镇审核汇总、市级审定公告七个步骤)的方法,反复甄别,摸清底数,锁定对象。
探索出直观反映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方案、帮扶责任人的档案台账,以烟店镇宋垅村、王岗村为试点,制定“一村一档一图、一户一册一法”模板,并在全市推广。做好精准扶贫数据库动态更新,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工作有章有法。
结合安陆实际制定年度脱贫计划,把扶贫攻坚任务分解到年度、到村、到户、到人,梯次推进、逐年攻坚。
突出“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
该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持久支撑。实施“3331工程”。统筹不少于30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机构3个亿,用于产业扶贫信贷投入;每年整合不少于3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奖补、信贷贴息和周转金;每年整合不少于1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村、重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对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扶贫产业,提供担保贴息贷款和财政奖补,做到既输血,又造血,以输血促造血。目前,该市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安源模式”、“馨宇模式”和“团山模式”产业扶贫新路径。
1.安源模式:“保底收益+按额分红”
安源公司依托“朴泥”牌韭菜的市场优势,扩大韭菜产业规模,采取“公司+合作社+银行+贫困村(户)”合作模式,进行产业扶贫。
“按照‘八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采收检验、统一回收包装、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物流销售)原则,公司对‘朴泥’韭菜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销售,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公司副总经理周经理说,安源本着支农扶贫的原则,推行“153扶贫模式”,即1个人入股和种植5亩地,保底收益3万元以上。
目前,公司已与烟店、巡店7个村178户贫困户结对,拟种植有机韭菜5000余亩。
2.馨宇模式:主攻农产品加工,助力一乡一业发展,实施村户脱贫
接官乡依托山场优势,盘活山场资源,引进安陆市馨宇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观音坡果木林基地,逐步辐射全乡。
“贫困户与公司签订荒山入股协议,参与开发、经营、管护,保价收购林果产品,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公司负责人王培明介绍,基地果蔬成熟后,按收益总额4:4:2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即公司40%,农户40%,村级20%。贫困户可就地、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今年,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征地60亩,建设干果、果汁生产线2条和冷藏物流仓库2座,提升了果蔬附加值,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发展,又切实解决了果蔬销路问题,让农户吃了定心丸。
在基地的带动下,目前,该乡26个村,有18个村205户以山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寿光红桃、黑霸王李、油茶等经济林建设中来,其中,104户为贫困户。
3.团山模式:依托基地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入股助力村户脱贫
湖北鑫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赵棚镇团山村流转3000多亩荒山荒地,连片开发,初步建成一个集林、果、研、休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企业,加快团山、土桥、东升3村126个贫困户脱贫步伐,形成了团山产业扶贫模式。
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金,相继建成了花卉苗木、高端水果产业两大基地,栽植名贵桂花、樱花、红叶石楠、海棠等苗木,培植有美国蓝莓、日本三水梨、猕猴桃等高端水果。
“按年每亩200元的流转费,每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资金100多万元,受益农户214户,其中贫困户46户,贫困人口167人,户均土地流转收入3000多元。”公司负责人说,农户可用土地入股,签订股份合同,成为公司股民,在公司经营满3年后,每年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
今年,团山基地新开挖荒山荒地2000余亩,基地总规模已达5000余亩,计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带动周边贫困人口1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达到村级收入10万元、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标。目前,项目区内及周边农民304户966人,其中贫困户163户、429人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