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老师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
2016年4月份,大悟论坛上有篇题为《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文章,文中说:因为国家前十年教育领域过于讲人性化,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门怕担责因而推责,因而在管理上出现了向学生和家长一边倒的现象。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学校和老师就不敢理直气壮地“管”学生。 这篇贴子发出后,引来不少跟贴。笔者发现,这些跟贴中,有许多点赞的,这些人自然是在职教师,因为身受其“苦”,有了同感,自然赞同这一观点;但更多的跟贴没有点赞,异口同声表示“现在的老师和原先不一样”,可见这些人是非教师身份,对现行教育现状深感无奈。 老师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这个命题很有现实意义,一个“不能理直气壮”,生动地刻划出了时下某些教师的不尽责、不尽职的心态,是对教师这种神圣形象的自我“秒杀”,更道出了当前我县教育质量下滑的真正原因。这不是正能理的命题,更象是借口和托辞。身为教师,真的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吗?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管”学生。在大悟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财政收入仅十几个亿的穷县,在一万七千多名财政供养人员中,有好几千在职和离退休教师,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每年的教育支出就几个亿。离退休教师曾经为大悟县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可圈可点,铸就辉煌,可歌可泣,值得所有大悟人尊重,大悟的教育史永远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里不用多说。绝大多数在职教师仍然坚守在大悟的讲台上,执鞭育人,春风化雨,甘为人梯,可爱可敬。其实,教师也是普通人,国家发给工资,其职责就是尽心尽力地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教师就是园丁,其职责就是培养花朵;教师就是蜡烛,其职责就是照亮别人;教师就是人梯,其职责就是输送人才。名正言顺,不知有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教师如果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站在教师的岗位上,拿着纳税人的钱,出工不出力,那就是失职、也是渎职、更是不作为。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管”学生。进入新时代,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的崛起,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一路一带”计划、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所有这些愿望,都需要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华儿女一代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人才。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理直气壮地“管”学生,是时代的呼声,是历史的使命,是国家的要求。教师如果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那就是有辱使命,是对历史不负责,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 传统师德决定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管”学生。世界上流传最久的只有文字,教师是文字的传播者,所以他神圣。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衰,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春秋时孔子有三千门生,七十二贤人。但他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唐代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宋代有程门立雪的故事。《三字经》中说: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因为历代尊师重教,读书的种子薪火相传,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中华民族才不会亡族灭种,至今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古人发蒙,要行徒礼,讲究“一日授课,终生为父”;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天地君亲师,中国人把教师放在神龛上供奉;教师的作用是神圣的,多少顽劣,一经教化,终成正果。如三国时的吕蒙,东晋时的周处。因为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如果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那就是师德的缺乏和丧失。 贫困的大悟的现状决定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管”学生。大悟是贫困县,大悟县有六十四万人口,贫困人口十几万,精准扶贫任重道远。扶贫先扶智,扶智在教育。要改变大悟县的贫困现状,发展教育要放在首位。让山区娃娃学有所成,走进城市,然后回报家乡,改变现状,这一直是大悟几代人的梦想。所以大悟人尊师重教,加大教育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师如果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那就是对不住六十多万大悟人的厚望。 说话回来,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可能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是这样的:一是缺少担当。教书育人,走的是大道,讲的是正理,难道老师还怕学生不成。古今中外,任何不尊重教师的行为,都为社会所不耻。只有那些管理不到位,说理不通透,术业不专攻,怕担责的教师才怕学生,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二是行为的自私。如今的大悟有一种不争的事实:教师都抢着做班主任。这不光是为了班主任津贴,更不是奉献精神作崇,而是有别的目的。班主任可以把关系学生放在教室前排坐,可以重点培养关系学生。许多普通教师也是这样,择人而教,不搞大众教育,一个教室两个世界。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这样有扭曲心理的教师,还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三是重利思想。据说大悟某著名高中,自学校取销津补贴后,许多教师上课讲得不够认真,晚自习学生见不到值班教师的影子,周末补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更难寻觅教师,造成学生有疑难无处问,贪玩学生乐开花。而家长请名“一对一”教师补课,每小时收费200元,趋之若鹜。这里面的玄机可想而知。这种重利的教师,在正常上课时间,能那样认真吗,还可能去理直气壮地“管”学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