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之“无友不如己者” 在《论语 学而》篇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对这段话的解释,其他几句争议不大,句子的含义基本上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出来,争议较大的是“无友不如己者”。 简单归纳了一下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大致有三种:一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二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三是不要与道不似己的人做朋友。 千百年来,三种解释,大师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作为一名中华古典文化爱好者,我无意也无力考据孰是孰非。在这里,我只是想敞开自己的心扉:无友不如己者,不要与道不似己的人为友! 道不似己,就是与自己不是一条道。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与这样的人为友,岂不累死? 道不似己,就是对事物的认知与自己大相径庭。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对一件事情,因人的不同而有许多种不同看法,很正常。我们可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并以一颗包容的心,吸纳其中有益的地方,但没有必要让自己筋疲力尽、声嘶力竭地迎合、说服、统一别人的观点。所谓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就算是说破嗓子,别人也不一定会认同你。那样,岂不是也会急死、累死? 道不似己,就是与自己没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成为朋友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共同语言从哪里来?所谓的同甘苦、共患难又从何谈起?怎么能够愉悦相处、共同提高?漫漫人生路,又哪里指望能相扶相携,一直往前走?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真正的朋友,资源、地位、见识一定相当,即使有些友谊,看起来超越了阶级,但观念的水位,也一定是相似的。朋友,不要为这个世上道不似己的人太多而忧伤,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不要在道不似己的人那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去懂你的人群那里,在懂你的人群中自由徜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