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胸怀坦然 6月30日,广西省容县县底镇金村路段,一部小车因失控侧翻到左边路旁,由于路上没有行人,所以无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后,从车上下来的两人非常乐观,第一时间并未报警或者查看车辆,而是走到车前拍照留念。(来源:环球新军事/时间:2016-07-03) 车翻了,惊魂未定还有心拍照,让我们看到是突发事故面前,处变不惊、坦然面对是一种难得的风度。生活中最常见的,两车碰撞或追尾,司机下车后大多横眉冷对,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引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同样有一些人,能很淡定、很镇静地面对这情况,谈论如果修理,解决问题。面对已经发生了问题,我们不主张逞一时之能,消一时之气,通过争论、吵架甚至是打架等过激方式去解决,而是针对问题的寻找方法。 大丈夫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需要是胸襟,是气魄,非常人能及也。一个品格深厚、情怀素雅、修养很高的人,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古语说的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是告诉面对危险而不胆怯,面对诱惑而不冲动。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 在书上看这样一个故事:太傅谢安盘桓在东山时,时常与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风起浪涌,孙兴公与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大声叫喊着快掉头转船回去。太傅心情正旺,情绪正高昂,又郎诵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审度谢安的度量,足以镇安朝野。 道家讲究修身养性,炼丹向仙。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天,穷则独善其身”。循着历史精神的发展的足迹,我们能够看到古代大家、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意修身。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孔子随没明确说过相关养气之语,但是他困于陈蔡之间,尚能音乐不止,何等气度不言自明。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这等气度和襟怀的人,遇事就可以从容面对,因为在他的心中这件事情根本就不算事。 处变不惊是一直风度,是一直修养,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