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7月6日电(程良友 卫学平)“保安湖水位19.69米。”5日下午3点整,身穿雨衣的彭学林冒雨站在东沟闸闸口,用嘶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了保安湖的实时水位。 48岁的彭学林,是大冶市东沟闸管理站的负责人,从7月2日凌晨3时开始,到7月5日下午,他已经连续坚守在闸口70多小时,不眠不休。 “汛期来临,我们不能离开这里一步。”这是一道生命之门,他所在的东沟闸,是保安湖唯一的闸口,相当于保安湖的咽喉所在。闸门的安全,关系着保安湖周边保安镇、东风农场、还地桥镇三个乡镇、6万余居民的安危,而闸口下游,直通长江,如果要泄洪调度,必须确保闸口的安全运行。 重任在肩!自进入汛期以来,彭学林带领两位同事24小时值班,实行轮岗不轮休。7月2日至7月5日三人连续工作了80多个小时以上。 19.16米、19.69米,一组组精确的水位数据,通过他们的监测及时传递到防汛指挥部门。闸口不能有任何闪失,无论白天黑夜,2个小时他们准时巡查一次闸口,他们就像查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一遍遍将闸门瞧得仔细。 34岁的朱朝阳,是闸门的监测员。从7月2日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回家。家里年仅1岁的儿子一直由老婆带着。想念儿子的他,只好每天抽空打个电话,在电话里听听儿子的声音。 东沟闸西南方向200米外,是大冶市黄金湖民垸排涝站,排涝站肩负的是东风农场垦区4万多亩鱼池、田地的排涝重担。如果发生险情,排涝站将及时发挥作用。这里的6台机组,随时“待命”。 “没办法,只能舍小家,顾大家。”47岁的黄锦学,2001年入党,1993年来到排涝站,在站里已经工作了23个年头。他自家在农场承包了5亩多鱼池,连日大雨,妻子打电话说家里的鱼池被淹,他都不能回去看一眼。排涝站的进水口要定期清理,否则漂浮的杂物会堵塞进水口,损毁机组设备。一连2天,他们三人加班加点,在闸口累计清理出了10吨多的杂物、水草。 这里是防汛的最前端阵地,险情时刻牵挂着3人的神经。 7月2日凌晨3点,正在控制室巡查的彭学林,突然听到控制柜上仪表传来异常声音,他迅速拉开箱门,发现电容柜的一个接头零件烧坏了,正冒烟。他立即叫来黄锦学、朱朝阳,三人一起拿来工具进行抢修,仅用15分钟修好。“如果电容柜烧坏了,整个6台机组将瘫痪。”彭学林说,如果处置晚了十几秒,控制系统将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整个值守期间,彭学林时刻紧绷着神经,抽空躺在椅子上打算眯上个十多分钟,可仪表盘上的数字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里乱窜。“等汛期降下来,看能不能放心睡个安稳觉。”他笑着说道。为了提神,他们每人值班晚上不得不喝上2大罐浓得发苦的茶。 3个人,一闸一站,成为他们坚守和战斗的战场。“能放弃值守吗?”“不能。因为我们身后,关系着千千万万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的安危。”身为党员的三人,回答斩钉截铁。 (编辑:刘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