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06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本报记者 李文娟
昨日,市民王女士花11元钱买了一个西瓜,遛个弯的时间,那个西瓜变成了10.4元。对此,王女士深有感悟,“要不是经历这一遭,我还真不知道被人骗了斤两。”
王女士家住伍家垅附近,平时喜欢吃点水果。在她家附近就有一个水果摊,水果新鲜,价位相对也不贵。王女士经常光顾那家水果摊,慢慢跟老板也混熟了。王女士本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平时不太关注斤两。每次买水果,老板报一下价格,王女士直接给钱。一直这样,都没什么问题。
昨日下午5点多钟,王女士照例来到那家水果摊。老板介绍,新进的西瓜特别新鲜,还很甜。王女士连价格都没问,就让老板替她挑了一个西瓜。西瓜放在电子秤称重,显示11块钱。王女士拿着电子秤出的小单,给了11块钱。刚回到家,儿子急着要吃西瓜。王女士当即将西瓜切成两半,一股馊味扑鼻而来。显然,这个西瓜坏了。王女士用塑料袋把切开的西瓜装好,准备到那个水果摊换一个新鲜的。不巧,水果摊的老板不在,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帮忙卖水果。“我换一个西瓜,这回挑个大的,差的钱我不给你。”待王女士说明情况后,中年男子让王女士自己去挑。
期间,中年男子把王女士拿来的西瓜放在电子秤称重,“10.4元。”听到这话,王女士感觉有些奇怪:“那个西瓜我明明给了11块钱,怎么拿来换就变成10.4元了?”为这事,王女士与那中年男子差点起争执。就在这时,老板回来了。了解情况后,老板把王女士拉到一旁,小声嘀咕了几句。王女士恍然大悟,原来电子秤做了“手脚”。之后,老板给王女士挑了一个块头较大的西瓜,并未收钱。毕竟经常从那里经过,闹僵了总归不好。碍于面子,王女士就没再计较。
据业内人士表示,看似公平的电子秤,在不法商贩的算计下实际上隐藏了很多“手脚”,消费者需注意电子秤存在的“捣鬼”几种手法。有的经营者刚称完商品,不是把游码恢复到零位,而是按累计键去称下一份商品,这样第二次称重显示的便是与前一份商品重量的总和。经营者将秤盘和商品一起放在电子秤上计量,秤盘的重量也被计算在内。经营者称重前已在显示重量的数字中事先储存一定数目的底数,这些底数便同所购商品一起计了价。经营者在售物时,将商品重重地丢进秤盘,借助惯性,冲击力使电子数显一瞬间人为加大,然后马上将商品拿起,美其名曰“抓时间,抢速度”。在结算时,通过对按键的快速操作,在重量或单价上暗中加上“零点几”来相乘,使最后计算出来的总金额增加。有的商贩故意将桌子放斜,或是用硬币、纸板垫高秤身一角,称的商品分量即偏重。故意将杂物堆遮在电子秤字幕前,使那些大意的消费者不去认真看字幕,以便经营者捣鬼。“单价不变法”,例如:经营猪肉的商贩,先做了一笔瘦肉生意,到下一位消费者称五花肉时,电子秤上的单价数却仍是瘦肉单价,消费者如果稍不留意就会上当。电子秤的单价设置一栏应该是多少就让其输入多少,比如:应该25元一千克,有的人把它输成2.5,称重后不读小数点,一般人认为应该一样的,其实不然,这样就会把零数省掉,由于电子秤是四舍五入,这样无形中就吃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