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有关规定,我公司现将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向公众发布,再次就拟建项目征询公众意见或建议。公告内容如下: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1.1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主要对武穴办事处及城东新区内 29.76km 道路及配套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其中:新建道路5条, 总长 14.55km,新建道路面积 56.27万m2;升级改造道路 2 条, 总长15.21km,改造道路面积 52.24 万 m2,配套完成新建及改造 道路两旁给排水、照明及电气、交通安全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 设施工程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工程估算总投资65549.50万元。 新建道路及配套工程:主要新建武穴城东新区内沿湖大道、16 号路、19 号路、20 号路、5 号路北延伸线 5 条主干道及配套基础设施,新建道路总长 14.55km, 升级改造道路及配套工程:主要对武穴城区内广济大道、刊江大道 2 条道路的路面及配 套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道路总长 15.21km。 2.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现状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武山湖各项水质监测指标中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水质要求。 区域声环境较好,沿线噪声敏感点监测点位分别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2类区标准。 3.环境影响概述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1.1废水 由于施工期施工生活废水排放量较小,只要施工期加强管理,租用当地民房,其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较小。在施工场地及土石方开挖处设置临时沉砂池,将含泥砂雨水、泥浆等经沉砂池沉淀后通过拦砂网排放,可有效减轻含砂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3.1.2废气 在施工现场适时洒水,保证施工场地的湿润度,有利于抑制施工现场扬尘的产生,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外购原辅材料、商品土和开挖土方运输过程中限速行保持路面清洁、定期在路面洒水是减少汽车行驶扬尘的有效手段。 3.1.3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将在夜间对临道路较近敏感点声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距敏感点约350m范围内时。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周边居民点距部分路段施工场地较近,施工场界噪声难以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项目应避免夜间施工,以保证不干扰项目敏感点居民正常生活。 3.1.4固体废物 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产生的路面破碎等建筑垃圾,以及施工场地的平整和道路基础开挖中的土石方等。 建筑垃圾、弃方等应首先考虑就地利用回填,不能利用的交予市渣土办统一调配,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交予环卫部门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1.5生态环境 施工期临时用地主要为施工营地,少量施工料场、施工渣土堆场等对土地的占用。项目工程施工所占用的土地将使道路周边的土地资源遭受一定损失,植被及水塘被破坏而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功能,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或农业生态环境改变为以道路运输为主的人工生态环境。本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期。在施工期由于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有地面土层结构以及植被,建设前,主要为灌木林、菜地、灌溉水田、居住用地,进行路面工程后,原有地面结构破坏,土质翻动后表层疏松,田地占用后,破坏了原有水土保持工程,在降雨、风等外力作用下易发生侵蚀。 3.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3.2.1废水道路通行后,由于车辆通过时,路面存留废油、尘土等污染物,会在雨水冲刷后,形成径流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后排入受纳水体。降雨期间,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其浓度在一次降雨初期最高,随着降雨的继续其浓度迅速降低,不会对受纳水体的水质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3.2.2废气 道路运营期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来自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本评价对道路运营期机动车废气进行类比分析。结果显示,项目营运后,均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对沿线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3.2.3噪声 经预测,工程运营期道路交通噪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超标。拟采用道路两侧超标敏感点处安装或预留隔声窗,可将敏感点处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本评价建议项目沿线开发建设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噪声防护距离,在建设学校、医院和居住区的敏感点时,应通过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及土地使用功能以减少交通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3.2.4社会影响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完善武穴市交通路网布置。此外,该项目建成后能美化区域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功能,利于区域居民的居住、出行,节省出行时间;沿线土地的价值将迅速提升,使土地的市场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带动相关区域的工业、房地产业开发、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农业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本项目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利民工程。 3.2.5事故风险 本项目周边居民人数较多,且居民区离道路红线距离较近,道路管理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在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根据车辆风险危害程度,针对性的进行救援和应急疏散。 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4.1施工期 4.1.1废水 含有泥沙(浆)、水泥等物质的施工废水,应当经临时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严禁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施工营地可租用当地民房;对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防止油料、化学物品等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1.2废气 靠近居民区的施工现场要设置硬质围挡,并保持施工场地清洁;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开挖干燥土面时,应适当喷水;渣土要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需要临时集中堆放的要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施工现场砂石等物料分类集中堆放,其周围设置封闭的围档,并用密目网或其它遮挡材料进行覆盖;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严禁将料场、土石方临时堆砌场设置在敏感点一侧,同时对项目工程车辆运输线路进行调整,禁止穿越居民区。 4.1.3噪声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与施工场所,公布夜间施工噪声挠民投拆电话;做好施工车辆的组织工作,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安排在远离现有敏感点一侧,运输车辆在途经这些敏感点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须采取临时围墙或吸声屏障。 4.1.4固体废物实施封闭型施工,尽可能使施工期间的污染和影响控制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废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基础开挖中的土石方首先考虑就地利用回填,不能利用的应当及时清运。对有扬尘的废物,采用围隔的堆放方法处置。施工现场内必须坚持日做日清,工完场清,严禁乱堆乱放建筑垃圾。 4.1.5生态环境 施工过程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树木绿地等植被;施工期道路建设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要侵占附近的区域;对于拆迁等形成的大片建筑垃圾堆积,应有次序的分片动工,还可设围挡,拆迁的同时也要同时清运弃渣,避免沿线景观凌乱;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排水管道。 4.1.6社会环境 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时切断各种管线和管道不至于影响或者破坏区域水、电、通信等各项设施。施工期间道路交通车辆走行线路应进行规划,同时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运输车辆走行路线也进行统一安排,颁布有关限制规定,以确保区域交通的畅通和正常运行,并应提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出安民告示。 4.2营运期 4.2.1大气 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洒水,降低路面尘粒;利用植被净化空气;加大环境管理力度,交通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保部门定期在评价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4.2.2噪声 加强道路运行的管理,并结合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交通噪声管理规定,如调整交通信号,加强道路运行维护等;对道路沿线进行绿化;对敏感点安装或预留隔声窗;项目沿线开发建设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噪声防护距离,在建设学校、医院和居住区的敏感点时,应通过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及土地使用功能减少交通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2.3废水 本工程道路本身无废水产生,其废水主要为承接的雨水,其中初期雨水中污染物含量较高。道路雨水在排水明渠或雨水管网中输送时,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稀释、沉降或降解,水中污染物浓度将大大降低。因此,基本不会对雨水的相关受纳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4.2.4生态 项目建成后将增加绿化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损失,道路绿化还具有美化环境,抑制、吸收扬尘、废气,增加氧气等环境功效。 4.2.5减小风险对策和措施为了确保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可以得到及时处置,本项目管理部门应在项目营运期建立一支小型消防队伍,同时在发生危险品逸漏后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获得地方消防、公安和环保部门的支持,及时妥善处理好事故。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5.结论 5.1产业政策和规划可行性分析 本路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等,其建设对完善骨架路网系统,改善区域路网结构,完善武穴市城东新区交通路网布置,解决沿线地区的快速出行,带动沿线区域土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5.2环评总结论 评价认可工程设计方案,并建议下阶段考虑报告书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和环境保护对策,使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所确定的各项环保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6.公众意见征集 6.1公众调查内容 根据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目前居住环境的态度、对项目建设所持态度、有何意见和建议、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如噪声、大气、生态等的态度和意见、公众认为的项目建成后的作用。 6.2 公众参与联系方式 1、建设项目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武穴市建瓴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武穴市玉湖路34号 项目联系人:雷刚 联系方式:0713-6228173 2、承担项目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承担项目环评机构名称: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联系人:沈工 联系电话:0518-85783022 电子信箱:jslygc@126.com 7、公示时间:自公示时间起十个工作日。 武穴市建瓴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2016年8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