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勋明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易氏老屋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5

主题

1018

帖子

25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24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外婆家的老屋就是这样的一座四合院,而且全是青砖斗墙,高高的石门槛和抱鼓石,小时常去玩,可惜后来几兄弟分家,全都拆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1: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易氏家族的六位诗人
今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易氏家族在清乾隆至同治的年间,四代出了一个进士(易镜清),三个举人(易履泰、易本烺、易梁材),七个贡生(易大枞、易大醇、易本瑛、易崇阶、易本煌、易崇圩、易本爌),九个庠生(秀才):易大谟、易本銚、易崇圻、易崇陞、易崇壮、易崇埙、易崇栋、易梁栋、易崇戴。易家可谓人才辈出,留下了不少诗文著述,影响很大,被誉为“南庄六易”。
易履泰,字旋吉,别号眉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举人,授石坛教谕。后任汉阳府教授、广东广宁知县。在任政绩显著,为人所称道。告老还乡后从事著述,著有《果能堂集》。清末《京山县志》收其散文《孝子谭记》。
  易大醇为易履泰长子。字厚斋。以贡生出仕,授枣阳县训导。后为侍养父母,辞职回乡。享年64岁。平日喜好诗词,著述颇丰。著有《周易指掌》、《万松斋文集》、《沌阳、均阳、岭南三草》等。
易大枞为易履泰的次子,以贡生出任赣州府通判,一生爱好诗文。
  易镜清(1786-1851)为易大醇长子。字本杰。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历代浙江监察道御史、庆阳府知府、平庆泾西宁夏道。著有《二知斋诗抄》,以竹枝词《状新阳十二首》最为著名。
   易本烺为易大醇次子。字眉生。道光五年(1825年)为湖北拔贡第一名,道光十五年(1835年) 中进士。后屡荐不第,遂专意纂述。著有《诗文别外采集》等。今县志收录有《京山竹枝词十七首》。享年67岁。
  易本铫是易大醇第三子,道光年间庠生出身,曾任甘肃库大使,历任四川达县、射洪知县,后升任顺庆,绥宁知府。为官之余,更喜好诗文,但所存甚少。
今留存的易家老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一“连三居”民居,有前后厅堂,正堂有雕花门,两边柱子有木质“抱对”,东西两边一边为学屋,一边是偏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易氏家族有作品刊行传世的有:

易本烺
《识字璅言》4卷、《字辨证篆》17卷、《姓觿刊误》1卷、《礼仪节次图》9卷、《春秋人谱》13卷、《读左扎记》7卷、《杂志雅证》1卷、《千文姓氏》1卷、《春秋楚地问答》1卷、《字体蒙述》1卷、《识字二言》4卷、《伸顾》1卷、《常谭搜》1卷、《三国志职官记自序》1卷、《云杜故事》1卷、《一粟斋文钞》1卷、《诗文别外采集》1卷、《唐人咏郢诗抄》1卷、《纸园笔记》31卷、《易氏吟咏集》1卷、《习见搜》4卷、《周易说》1卷、《毛诗说》1卷,《春秋地谱》1卷
易履泰
《熊刘诗集》、《果能堂诗集》、《万松诗集》、《周易指掌尚书阐义》、《孝子潭记》。
易大枞
《活水塘诗文集》、《鹿洞话余》、《读左说》、《累充铃》、《尚书管窥》
易大谟
《止水塘诗文集》、《四香书屋诗销》
易大醇
《周易指掌》2卷、《万松斋诗文集》、《沌阳、均阳、岭南三草》、《归田草》
易镜清
《二知斋笔记》、《字孳补》
易镜逵
《自有轩制艺随录小草》《、悟误斋慎医偶谈》
易本辉
《槐园诗文集》
易本爌
《令尹子文庙石鼎铭》
易本銚
《望松诗文集》、《十干优曜说》、《地理质言》、《种蕉齐诗》
易崇阶
《倥侗氏书》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10-19 1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传燮朱卷
                                                                                       一一天门蒋家与京山易家姻亲关系的又一佐证
   
     最近,有幸见到了天门状元蒋立镛的曾孙蒋传燮的一份朱卷,卷中对蒋家与易家的姻亲关系表述非常清楚。
     天门蒋家五代出了五个进士,有蒋祥墀(乾隆进士),其子蒋立镛(嘉庆状元),立镛子蒋元溥(道光探花),元溥子蒋启勋(咸丰进士),启勋侄蒋传燮(光绪进士),蒋家是天门的名门望族。
      蒋传燮,字理堂,号和卿,蒋立镛曾孙。生于咸丰丁巳年(1857),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中举,次年丙戌科进士,分发四川任蓬溪县篆,后升任四川雅安县令。
      蒋传燮中进士的朱卷,关于谱系叙述中有:“曾组蒋立镛,嘉庆甲子科举人,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妣易氏,乾隆庚辰科举人、广东广宁知县讳履泰公孙女;庠生貤赠修职郎讳大谟公女;增贡生江西藩库大使讳大枞公、廪贡生枣阳县训导讳大醇公胞侄女;廪贡生石首县教谕讳本瑛公胞妹;候选按察使照磨讳本煌公、国(子监)学生讳镜逵公胞姊。”
      朱卷中关于谱系的记述与《易氏族谱》是一致的。从中可以看出易夫人的祖父易履泰有大枞、大谟、大醇三个儿子,易夫人是老二大谟的女儿,上有哥哥本瑛,下有本煌、镜逵两个弟弟。这是蒋家与易家姻亲关系的佐证。
什么是朱卷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规则。明、清以来,考举人的乡试和考进士的会试分朱、墨两卷。考生的试卷用墨笔撰成,称墨卷。为防止阅卷官员徇私舞弊,将考生的试卷由专人用朱笔誊抄一遍后送呈阅卷考官。这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往往抽调大量州府县书吏抄录,每人每天必须完成三份朱卷。如此,阅卷大臣就分辨不出沾亲带故者的笔迹了。
朱卷分三个部分。一是考生履历,根据族谱填写祖宗数代的传承关系。主要是有功名和官衔的,如“祖父×××”,获得过什么功名,当过什么官。祖母家出过哪些有功名、当过官的人。比“阶级斗争”时代调查祖宗三代还复杂。如果考生的直系亲属里没有获得过功名或当过官的人,也要填写传承关系,兄弟侄辈、母系、妻系均在加载之列,比族谱还详细。第二部分是“科份”,从启蒙的业师一直到朝考的主考官、同考官、阅卷大臣的姓名、籍贯、官阶与批语。还有考生本科中试名次等。如蒋传燮的会试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翁同龢。
第三部分才是考生的文章,上面有阅卷大臣的圈点和批语。蒋传燮此次会试文章的题目是“其倚于恒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这是《论语》里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行”于孔子,孔子说了“言忠信,行笃敬……”的道理后强调关键是要“倚于恒也”。子张为了牢记,写在自己的腰带上。
放榜后,考生可以索回朱卷刻印赠送亲友以显其名。不是像现在的学子,高考一结束就将课本、资料抛向天空,如天女散花般地喧泄三年来的压抑。
由于允许考生自由处理朱卷,故民间保留有少量的朱卷,族谱中也多有收录。如笔者曾经发表的《京山发现乾隆举人试卷》中的易履泰的朱卷,是他中举后刻印的。但这是一份不完整的朱卷,因为缺少上述两个内容,只有应试文章。可能是时间久远丢失了,也可能是刻印时省略了。
一份完整的朱卷,不仅可以看到考生文章的斐然文采,还可以了解他及其直系亲属的身份、经历,是研究考证历史人物的很重要的资料。

                                                                                                                                                           京山  曾凡义  2016.9.9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10-19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清诰封夫人蒋母易夫人墓志铭并序
何绍基
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繤修加三级,年姻愚侄撰文书丹并撰盖。
阁学少宗伯蒋笙陔大人既卒之二年,其配易夫人以忧劳病,隔噎时愈时作。又一年,以是疾终。其子元溥之侍疾也,恒跪而进食进药,不能咽则泣。既而母子相持泣,而卒不能进一匙。元溥曰:“吾母以康强之身,婴惨酷之疾,天之扤注1我,使不能致养于吾母也。”哀极痛溢,令人不忍闻见。归葬有日,持事略乞文其志墓之石。
余惟天门蒋氏,自丹林公由词林起家,官跻卿贰。笙陔公以廷对擢大魁,洊陟注2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元溥复以对荣第三人及第,再任少师,成祖孙父子三世并时。文衡相错,除目踵至。科名簪组之盛,为海内所稀有。顾其门以内,刻励勤苦,不改寒素。丹林公之配林夫人以懿慎清勤,为吾楚京宦所矜式。夫人继其姑志,益励谨俭持贵盛,布裳执爨注3,身先婢媪,日与亲串语田里耕鎑注4时事,岂知有笄珈注5之荣、纨绮之适哉?门庭菀注6枯,基于壸注7德。夫人虽以积忧遘注8疾,不七旬而终,而因其后祉盖未有量已。
夫人生于乾隆四十有一年六月五日,卒于道光二十有五年六月六日,年六十有五,笙陔公讳立镛之元配。子元溥,女一。孙可松、可榕、可桐、可栋。孙女一,曾孙一,曾孙女二。
笙陔公与先文安公为乡试同岁生,可松为余弟绍祺之婿,姻连世交,谂注9悉内行,不辞而为之铭。铭曰:
闬闳注10崇奕接魁鼎,视其闺内朴愈谨。不饰珩瑀注11理臼井,由天所竺匪人警。厥疾则苦德益静。我文其幽彤管柄,泽贻子孙福禄永。
道光二十有六年  岁次丙午  春二月吉日
注释
    1、  扤(wu):撼动。
2、  洊陟:“洊”通“荐”;陟(zhi),登高。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推荐到高位。
3、        爨(cuan窜):烧火煮饭,也指灶。
4、        鎑:(ye叶):往田野里送饭。
5  、笄(ji)古代的簪子;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6、        菀(wan婉):茂盛。
7、        壸(kun捆)通“阃”,古代指妇女居住的内室。
8、        遘(gou够):相遇。
9、        谂(shen审):知道;劝告。
10、    闬(han憨)里巷的门或墙垣;闳(hong红),宏大。
11、    瑀(yu):像玉的石头。
看了这篇《铭》后,才知道出生于湖南道县的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何绍基原来是蒋状元的姻亲,他的父亲文安公和蒋立镛是同一年考中的举人。故何绍基自称“年姻愚侄”。
何绍基显然把易夫人的年龄搞错了。《铭》中:“夫人生于乾隆四十有一年(1776)六月五日,卒于道光二十有五年(1845)六月六日。年六十有五。”(()为笔者加,下同。)按公历计算应该是69岁。这样一来就比丈夫蒋立镛(1782一1842)大六岁。固然有“女大三抱金砖”之说,实际上女方大6岁的并不多见,何况蒋家是高门大户。很可能易夫人实际享年65岁,卒年是当时写的不会错,估计错在出生年份。这样易夫人年长丈夫两岁就比较正常了。
蒋立镛22岁中举,29岁举进士,第二年(1882)为岳母王太夫人做六十大寿,按《铭》中年龄,当时蒋立镛30岁,易夫人已经36岁了(实际应为32岁)。照此计算,王太夫人是24岁生了易夫人。
王太夫人生了三男,即本瑛(珊屏)、本煌、本煊(字镜逵);二女,长女为易夫人。蒋立镛称珊屏为“内兄”,表明珊屏比易夫人年纪大。
蒋立镛60岁去世,两年后易夫人得了“隔噎病”(可能是胃癌),其子元溥侍疾几年,极尽孝道,《铭》中记载甚详。对易夫人的为人和德行写的鲜活而形象。古时候大多是早婚,男女一般16岁左右成婚。如果年龄没有搞错的话,当时蒋立镛还是一个正在读书的秀才,易夫人是一个活泼开朗有大家风范的新媳妇。其时蒋立镛的父亲已中进士在北京做官,家里肯定是没有脱离土地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易夫人接手公婆(随任的蒋祥墀之妻)持理家务后,非常谨慎节俭。她布衣荆钗,亲自捋袖操厨作婢仆之效范,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风姿绰约的新嫁娘。她送饭到地头,指菽话稻,笑语田间,又多么像“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披着蓝印花布头巾箪食壶浆的农妇。她乐于农家生活,万万没想到日后身着锦绣簪饰珠贝的荣华富贵。这一段将易夫人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媳妇持家理事平易近人的美德写的非常具体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文章高手。
《皇清诰封夫人蒋母易夫人墓志铭并序》为天门市政协秘书长李国仿先生所赠,在此表示感谢。
按:天门清朝状元蒋立镛是永兴南庄村的女婿,原配易夫人是易大谟的长女。笔者原来所写的有关文章中曾引用过何绍基所撰“墓志铭”中的部分文字,现在终于见到了“墓志铭”原文,这一发现之于探讨永兴南庄易氏文化将有莫大帮助。



京山永兴水管站  曾凡义2016. 6. 25.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11-26 15: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这里还要着重介绍易母王太孺人之婿蒋立鏞的贺寿序文。嘉庆辛未科(嘉庆十六年)状元天门人蒋立鏞,于嘉庆十七年十月撰写了一篇《恭祝造封人易岳母王太孺人六十序》,此文撰写在12幅丝织条屏上,条屏现藏京山县博物馆,系易家老屋主人易平阶于1983年捐献给京山县博物馆。序中除40余字损坏外,其余文字清晰可见,全文如下:
   “恭祝诰封孺人易岳母王太孺人六十寿序
     吾邑与云杜接壤,自五华山迤而西,重峦叠嶂,绵亘数百里。其间世家大族、代承科目、蔚然称极盛者,首推易氏。铺以子婿故,悉其世德最审,而于岳母王太孺人之范尤详。甲子(嘉庆九年)冬,既与内子拜别后堂束装来京。又二年,内兄珊屏以谒选来。又二年,珊屏同祖弟莲航以赴礼闱试继来,来则道孺人之德意不置(不舍)。辛未(嘉庆十六年)春,莲航与铺同举进士。霭人闻报时,喜其侄之能成名,并喜铺之能与其侄之相与有成也。错窃记甲子迄今・违捕人之训者九年,而孺人年已六十矣。莲航供职薇省,将以八月某日为堂上人开五旬双寿之筋,珊屏昆季亦必有以寿孺人。乃莲航告曰:适得家言严君以祖母在堂,辞不为寿。”并述孺人之意,以辞铺之为人寿。斯固恒言(常言)不称老之义,而莲航之所以寿其堂上人(指父母),与珊屏昆季之所以寿孺人,究乌能己,则铺之所以寿霭人又能己哉?孺人系出琅琊望族。年及笄,归我岳父穆亭公。公为眉川公之仲子,伯则静亭先生,叔则厚斋先生。方眉川公官教授时,三人选往侍养。孺人事姑余太霭人尽孝,即以故命持家政,操井白,勤纺织,甚得欢心。
迨眉川公授广宁县尹,伯叔着属俱奉太孺人来署。孺人与穆亭公摒挡门户,井井有条。是时值邪教蜂起,乡间讹言贼至,各谋奔窜。為人上需人持重筹画,而贼卒不至。已而眉川公乃人解组归里,筑室于陈山之阳,日与诸孙欢娱。述航五六需人则朝岁タ膳,手调以进,一家团関之乐至斯而一聚。夫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也。需人妯娌三人,人各男女七八人;仆婢佣『厮几及数十人。孺人以仲妇持家,而能同展省居合食一门。孝反间以内奉若家督(谓家长),虽古之义门,何以加焉?又数年,伯以豫章库使去,叔以枣阳训导去,老人是有月甘旨之奉,肩任一身。而诸侄子女之留而未去者,悉依孺人左右,视如己出。其己女暨侄女之已嫁者亦必时加存问(问候)而究无尺帛寸缕之私。盖孺人性本仁厚,而济之以敬慎,明于大义,不为毫发私利计,故宜于其家如此也。南庄为子弟读书之所,距家里许。中植松杉百余本,杂以桃梨梅杏、芰荷兰蕙之属,俾得游息其间。四周石垣缭之,前通一门,不禀白不得出。凡饮食衣服之用,纸札膏火之需,惟一老仆往来。昔吕原明甫十岁
申国夫人教极严。市井里巷,郑卫之音未尝一接于耳;不正之书,非礼之色,未尝一接于目。故公之德器大异于人。今孺人之教若此,不宜其克昌厥后欤?长君珊屏以名诸生就选广文,丁卯(嘉庆十二年)一应京兆试,荐而未售,旋摄石首教谕,口口口口眉川公缠堂旧舍,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愚婿蒋立鏞顿首口口
    嘉庆十七年十月。”



0.jpg


2.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761

帖子

774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1-26 20: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勋明 发表于 2016-9-19 19:58
易氏老屋正立面

易氏老屋主屋,从建筑外观看很普通,不求奢华,可见易氏家族低调之风。

         图片中石鼓门槛以及天井门前铺装石板大多为楚王阳郢时遗物,想必这些遗物是屋主在建房时收集而来的。而这些遗迹上面的文字也再次证明京山天门间的广大区域确系楚国时期的阳郢遗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