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殷珂 万经煌 通讯员 石教波) “找到了工作,我有了稳定收入,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17日,大冶市刘仁八镇八角亭村43岁的贫困户刘文财,与当地的富农合作社签约,正式成了一名护林员。而让他高兴的事,不止这一件,患上甲亢的他治病享受救助,最近房子改造也被纳入政府补贴,年底就可以建成。 刘文财医保、住房、收入获得保障,只是大冶实施“全程式”扶贫的一个缩影。大冶市是全省插花贫困地区和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84户、17658人,贫困村67个。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冶市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围绕“提前脱贫、率先小康”目标,以“建档立卡”对象为主体,以发展脱贫产业为根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四个一批”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攻坚步伐。 做好服务帮扶,构建民生民心工程。该市切实做到收入托底、医疗托底、教育托底、养老托底、住房托底“五个托底”,解决贫困户基本保障。结合贫困户都是低保户的实际,将贫困线和农村低保线“双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由3300元/年提高到现在的4680元/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低保政策兜底。对197户因灾唯一倒房需重建对象给予3.6—6.8万元的补贴扶持。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发展的跳跃台。该市不断筑牢交通基础、水利基础、文化医疗基础,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路网建设308.83公里,确保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目标。 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投资853万元实施农田水利精准扶贫工程建设。对贫困村的医疗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确保贫困户就医便利。对全市77个贫困村试点湾开展造林绿化、破旧房屋拆除等村庄整治,贫困村村容面貌焕然一新,“颜值”不断提高。 扶贫更要扶发展,能实现自我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精准扶贫。大冶市坚持市场导向,帮助贫困村选准发展方向,培育特色产业,扶持实施特色农业项目122个,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扶贫不在一时,更在长久。该市还提出,对提前脱贫的人口落实“扶上马、送一程”政策,到2020年前,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的情况。截至目前,大冶全市贫困户已有6907人实现稳定脱贫,实现“一有两不愁”目标(有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四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基本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