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与一机关干部聊天,那名干部告诉我,他多次出差开会、办事的几千元发票半年多都报不出来。“是不是违规的发票?”笔者问道。“不是违规的,毎次外出开会出差都是上级有通知、领导有安排。”那名干部回答。“那为什么报不了呢?”我又问。“现在报销的程序太复杂了,毎张发票除了经手人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外,单位领导班子每个成员还要签字,而领导又总是三齐五不齐的,一搞几个月签不完,签不完就报不了。其实,我们单位现在不仅是发票难报,好多工作都难开展,有些事情本来开会定好了,但也要班子的所有成员再在纸质文件上都签字,结果有些事情在签字的过程中就不了了之 ”说完他一声叹息。据那名干部介绍,原来他们单位财务报销没有这么复杂,就是经手人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签字按照财务规定报就行了。但从前年开始,新来领导改了规矩,规定所有报销的发票单位班子成员全部都要签字,说是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这还好理解一点,奇葩的是:单位所有的工作都要班子成员一个个的表态,所有的文件、决定也都要班子成员一个个的再签字,说是集体负责。 这种遇事就让班子所有成员都签字、都担责的作法,看起来是加强管理,人人有责。但实际上却是人人签字,人人无责。这种管理办法不科学规范,还有不敢担当、推卸责任的嫌疑。 应该说,完善程序,加强监管,堵塞漏洞,杜绝滥权,预防贪腐完全必要。但这一切都应该是在织密制度之网,严格按制度、按规则办事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用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岗位职责。每名干部都按岗位职责完成任务、承担责任。而不是每件事都让领导班子所有成员画押,毎张发票都让单位领导班子所有成员签字。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加强管理,不是个例,近两年还有增多之势。有的单位,一遇到需要担责任、担风险的事情,就互相推诿;一碰上有麻烦、有难度的工作,就互相逃避。或是搞责任分摊;或是搞众人均担,结果因为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导致很多工作无人做,很多事情被拖黄,既贻误了发展,也损害了领导的公信力。某地曾经有一个谈了两年多的高科技的招商项目一直落不了地,原因就是前期商定的优惠政策、答应的征用土地最终无人拍板。当地领导称,现在形势不比以往,搞得不好就出纰漏,签了字,拍了板一出问题脱不了干系,为工作上的事,私人遭误伤,受处分划不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结果那个项目只好转投他处。 究其实,这种现象,就是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担当精神,是心中没有党、没有民,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想着自己的前程的表现。所以,一遇事不是想到怎么完成任务,怎么做好工作?而是先想怎么脱身,怎么自保?这就象打仗时冲锋号还没吹就想着怎样撤退,遇敌人怎样向躲避?这如果是真上战场,怎么可能打胜仗? 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负责,失责必问责。 这是现代管理的要义,也应该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精神。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没有这种担当,就是尸位素餐,就应该趁早让位,免得贻误事业、贻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