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追忆“汉川起义”与汉川籍辛亥革命志士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国内权威媒体报道,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据悉,全世界的华人,也分别以不同方式开展了纪念活动。
有些令人惋惜,就在我的家乡汉川,包括所有社会各界人士与媒体,可能还集中沉湎于“双十一节”购物的疯狂喜悦之中。对此,所有的人,所有有话语权的组织,集体沉默,无动于衷。更无人记得,被载入革命历史的“汉川起义”,以及本县还有一个策应武昌起义第一县(今县级汉川市)的名头。
所谓“汉川起义”,是指武昌起义次日,以汉川马口人梁钟汉等为首的革命志士,发动夺取清政府汉川政权的革命行动。汉川,是第一个策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县。
个人认为,今天的汉川与所有市民,的确不能忘却,曾经有一大批汉川籍的辛亥革命志士,紧紧追随孙中山先生,矢志不移地为了建立共和民主社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是奉献出了包括生命在内的,所有的一切。
清末期间,汉川先后有五十余名青年学子留学日本,大多数人均参加了由孙中山先生等领导的革命组织。梁耀汉、黄警亚、邹幼云等人参加“义勇军铁血团”;冯亚佛、向岩、梁钟汉等人,是同盟会成立伊始的早起会员;祁和江、张伟、黄绍白、黄同生、岑伟生、冯亚佛、向岩、梁钟汉等三十多人,先后加入“中华革命党”。
回国后,这些汉川籍青年才俊,积极组织革命团体,宣传反清思想,唤醒民众。其中,较有名的汉川籍辛亥革命志士有:
冯亚佛,1902年东渡日本,进入弘文学院攻读,是最早一批参加同盟会会员,也是孙中山先生最为信任的亲密战友。1917年,冯亚佛被孙中山任命为元帅府参议、秘书。孙中山亲笔题“博爱”二字一幅横匾送给冯亚佛。 岑伟生,也在孙中山先生流亡日本期间,具体为其办理来往书信,担任秘书工作。
向岩,1905年东渡日本,次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任“讨袁”军第一军参谋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4年,奉孙先生之命令,以孙先生特使身份会晤靖国军第三路司令杨虎城,牵制北京军阀政府;1927年,宣布与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脱离关系;1939年上任汉川县长,积极组织抗日。
梁钟汉,1906年东渡日本,通过黄兴引荐,结识孙中山先生并接受革命教育。同年10月,萍、浏、醴起义爆发,梁钟汉回国联络日知会同志响应起义,由于判徒告密被捕。在狱中梁钟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了岑伟生、张卿云、晏道刚等三十多人走上革命道路。梁钟汉策划并参与“汉川起义”,起义获得成功后,任汉川军政分府总司令。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汉川籍梁钟汉为参军,张卿云担任孙中山先生护卫队队长,王远钜为护卫队士兵。梁钟汉、梁耀汉、梁辉汉等三兄弟,更是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辛亥革命中的“梁氏三雄”。
祁国钧,武昌起义时任新军马队第八标二营正目(班长),共进会马队标代表,武昌起义时,国钧督队入城,进攻清总督衙门,后担任第十三标统带(团长)。1913年12月31日,被段琪瑞督办所逮捕、杀害。临刑前留下诗句:“不死于战场作国殇,乃死于横逆作雄鬼”。
张伟,武昌起义前为新军工兵第八营士兵,文学社员。1912年公派留学。1914年在汉川襄河(今汉江)沿线组织“讨袁”失败,父亲和长子被捕惨遭杀害,自己也英勇就义。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也纪念追随孙中山先生一起闹革命的汉川志士。他们,以及他们所留下的精神财富,都值得汉川人民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