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90|回复: 0

[灌水杂淡] 家乡印记是写作的源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63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1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12-28 1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劲林,男,1977年4月出生,大冶市保安镇人,1994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冶师范学校。在《语文报》《教师报》《中小学德育》《野草》《湘湖》等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首),诗集《浮尘情歌》入选《星星》诗刊星星诗文库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现供职于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故乡,和现居的地方同步生长。这种对故乡生出的爱,无关距离,无关岁月,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生命终歇。一直在杭州萧山工作的陈劲林12月4日回到家乡大冶,参加了“记住乡愁·美丽大冶”大型笔会活动。对于家乡、写作以及文化,他有很多想要说的。随后,记者联系他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故乡是记忆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陈劲林出生在保安镇上一个叫做新街儿的地方,它坐落于镇子的一端,紧挨着它的是老街和小学。在镇子的另一端,再往北走一段路,就是陈劲林外婆的家,一个叫做南阳的村庄。
在镇子上游荡,以及在这两点一线之间来回,成了陈劲林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最美好的回忆。
于是,狭长的弄堂、挨挨挤挤的房屋、长长的青石板、斑驳的院墙、热烫的柏油马路、家里赖以为生的菜园与乡间泥路、瓦屋茅棚、稻田荷塘、鸡鸣犬吠、袅袅炊烟、潺潺溪涧交融在一起,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
后来,陈劲林到了县城读书。在那三年里,除了有规律的乘车往返,他还多次骑着自行车往返两地,和同学一起游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小雷山、青龙山公园等本地名胜,或结伴或孤身基本逛遍了那时还不算大的县城各个角落。

写作是自身信念最重要的支撑

陈劲林称要爱上某一事物,得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绝妙的契机或优秀的导师。写作之于他便是如此。
小时候父母忙于养家糊口,没时间管陈劲林,但庆幸的是他在这个阶段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好老师——他的大舅。陈劲林的大舅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民办教师,土生土长的大冶人。陈劲林说,大舅非常热爱生活,性格乐观开朗,爱好广泛,经常抽出一支笛子、拿出一把胡琴就自娱自乐起来。
陈劲林是带着大舅的言传身教走进学校大门的。大舅用的各种教科书、表哥满满一抽屉的小人书、《上下五千年》等,还有一本叫做《民间故事》的杂志,这些陪伴陈劲林度过了混着稻香、桐花香的漫长时光,也是在那时候,他对写作慢慢产生了兴趣。
对于写作和阅读,陈劲林说,他还想感谢小学、初中和师范三个阶段的三位老师:柯红林、黄回舟、谈爱年,他认为没有这些老师,他不可能对阅读和文字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陈劲林选择了奔向远方,来到钱塘江畔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享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孤单,工作之余,他不是与普鲁斯特、艾略特、聂鲁达、狄金森、徐志摩、路遥等人进行心灵交流,就是与文字为友,写写弄弄。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在报刊上发表便会自得其乐一整天。而从学校骑两个小时自行车可到的绍兴古城和乘两个小时公交车可到的浙江图书馆,则成为陈劲林抚慰心灵和补充能量的“圣地”。
陈劲林在乡村一待就是十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了城里还换了职业。一个机会让陈劲林与《星星诗刊》杂志社的李自国老师联系上了。随后,在李自国的关心和帮助下,陈劲林的诗集《浮尘情歌》入选了《星星诗文库》,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
“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昨日还是今天,我的写作,都是我对活着与奋斗着、爱着与忧伤着的一个思考和自我阐释的过程。”陈劲林说写作对于别人或许并不重要,但对于自己却是信念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活里不可分割的组成。

文化大冶的魅力深植在他心中

陈劲林很自豪自己在大冶这块热土上出生和成长。从他记事起,“保安湖的传说”“保安和尚”“三元阁”“三阁老”“寡妇堤”的故事就耳熟能详,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的对联、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精美石雕更是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说古代和近现代的名人,在他的邻居中就有像柯小杰和朱春华这样的老师,他们都是在大冶本地文化界享有盛誉的人;而他的好朋友尹国安,更是尹解元石雕的传承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陈劲林说,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事、物是最真实、最质朴、最深厚、最生动的文化,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
这次回家乡参加笔会,他表示收获很大。两天的参观与交流,对陈劲林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学习,让他看到了亲切之外一个不一样的故乡:靓丽的城市,先进的工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还有政府贴心到位的服务,企业科学高效的管理,老百姓悠闲自得的生活。
陈劲林认为,这块土地上处处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内在更是隐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这次回到故乡的交流和学习,他再次感受到了文化大冶的魅力。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大冶作为矿冶名城,不仅仅是因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是因为有着数千年的金属冶炼史,以及与之相生并存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文化传承。
大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这种文化传承。仅仅两天的所见所闻,让陈劲林感觉到,这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文化传承在今天已经演化成跨越发展、敢为人先、不胜不休的一种精神,浸在每个大冶人的骨子里,推动着这座城市,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许多年前,陈劲林曾叹惋:时间时间,时间老了,我们年轻着;时间年轻着,我们老了。没有谁能抵挡时间的洪流,时光流逝,我们在衰老,但请允许我们对一些事物眷恋和执著。
在《2016》,他写道:每一个清晨都是新生;每一次惊醒,都是上苍赐予的奇迹;每一缕天上的彩霞,都适宜裁剪成礼服和盖头。让每一天都有婚礼;让每一个时刻,都有人醒着和甜蜜地梦着……带着故乡的印记,陈劲林会一直写作下去。


永护我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