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701|回复: 0

[时事评论] 东楚晚报记者“新村走基层” 探访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 浓...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7-1-30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1261044532971.jpg
20171261044532972.jpg
20171261044532973.jpg
20171261044532974.jpg
20171261044532975.jpg
20171261044532976.jpg
20171261044532977.jpg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全媒体 记者 胡波/文 熊峤/摄)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是一座红色乡村,山上有彭德怀阅兵场、红军洞、革命英雄纪念碑等30余处革命历史遗迹,大山深处也走出了余立金、马龙、徐策等共和国著名将领。

  由于山高林密、村落分散、交通闭塞,这里的村民曾经过着贫困的生活。如今,凭借着独特红色资源,红色村庄走上了创富新长征。

  1月23日,东楚晚报记者走进南山村,与村民同吃同住,感受南山村的点滴变化。

  

  打豆腐年俗传递亲情

  

  冬天的南山村清晨是朦朦胧胧的,远处的山、近处的房,如同笼上了一层轻纱。

  当朝阳从山间露出脸庞,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一切才清晰起来。这时,公鸡嘹亮的啼叫声、邻家狗汪汪的狂吠声、树上鸟儿婉转的鸣叫声,如同一个个准时的闹钟,唤醒了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

  74岁的老人徐要申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和鞋,向家里的后院走去。“黄豆应该泡好了,今天就要把过年的豆腐制作出来。”徐要申的老伴冯庭柏在身后叮嘱着,也准备起身前去帮忙。徐要申和冯庭柏同龄,虽然都是南山村人,但是属于村里不同的两个湾子。55年前,徐要申嫁给了冯庭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二老早已儿孙满堂。

  后院里,摆着一个盛满水的红色大盘。经过一夜浸泡,颗颗黄豆饱满地沉在盆底。徐要申捞出一粒豆子,用手剥开豆心,里面呈现出白色。根据她多年制作豆腐的经验,这盆豆子已经泡好了。

  过年打豆腐是南山村的年俗,究竟是从哪一辈传下来的,徐要申记不清了。“还是大姑娘时,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就会看长辈们早起打豆腐,后来自己也学会了。”徐要申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她和老伴去年种了10多斤黄豆,可以打出20斤左右的豆腐。制作出来的豆腐他们会平均分好,除了留下少数一部分自己吃外,其余会在过年期间分给回家探望的儿女们。

  在老两口看来,打豆腐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年俗,更多的是长辈与晚辈们感情连接的纽带。这也让徐要申在制作豆腐时更加细心。

  徐要申将黄豆从盆中捞出后,用豆浆机将其打成豆浆。经过过滤、煮浆、加细、凝固等多种工序后,豆腐才得以成形。徐要申将成型的豆腐放在一块方布上,然后将布的对角系在一起。冯庭柏则从厨房墙角拿来一块木板,将方布连同豆腐一起压在下面。

  一切忙完,老两口花去了一个早上的时光。看着眼前的豆腐块,他们相视而笑。在两位老人的眼里,这就是新春最好的美味。

  

  大山深处走出的南山商人

  

  如果说打豆腐蕴含着南山村特有的年味,那么这里的人也有着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56岁的冯邦松正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

  南山村位于大山深处,要想进村需要经过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在进村的山路旁,一栋四层高的小洋楼显得特别气派。当东楚晚报记者推开小洋楼的大门时,冯邦松带着大儿子冯波从屋内迎了出来。

  冯邦松是土生土长的南山人,家里有三个兄弟,他是长子。1976年,由于家庭困难,15岁的他辍学回家帮父母务农。“当时父母身体不好,两个弟弟年纪尚幼,我只能挑起养家的重担。”冯邦松选择回家务农,每天,他要负责挖地、除草、砍柴、种地等农活。他跑遍了南山村每一个山头,这也让他寻找到了商机。

  “南山村有大片山场,里面有着成片的竹海。”冯邦松说,南山村长的是楠竹。1984年,为了能提高这些竹子的附加值,他将其加工成了课桌、竹椅等竹制品,然后通过肩挑背扛拿到大冶其他地区售卖。“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从南山到大冶城关只有一趟班车。错过了上车时间,我就需要步行5个多小时才走出去。”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吃了不少闭门羹后,冯邦松赚到了近1000元,这也是他的第一桶金。

  此后,冯邦松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开起了家具厂,承包过建筑工程,跑过客运运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资金链断裂,冯邦松生意失败,欠下亲朋好友10多万元债务。“自己生意是失败了,但是借了别人的钱总要还上吧!”当时已近不惑之年的冯邦松做了一个决定,带着一家人闯荡浙江温州。

  在温州安顿下来后,冯邦松谋了一份司机工作。时值温州旧城改造,他再次嗅到了商机。“开车时,我看到许多地方要拆迁,于是我决定成立一家自己的搬家公司。”冯邦松认为,搬家公司入行门槛低,只需货车和人手就能满足业务需求。

  于是,他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搬家公司工作人员则由家里人客串。靠着诚信和良好口碑,冯邦松搬家生意火了起来。2012年,冯邦松回南山村修建了新房。“我生在南山,长在南山,老了自然也要落叶归根。”

  如今,冯邦松将自己的生意交给了儿子冯波。和父亲不同,冯波把生意关注点放在了电子商务上,通过给企业制作维护网站以及在网上销售生活用品来赚钱。“新年后,我将把精力放在黄石电商市场上。”冯波说,和老一辈南山人的经商方式不同,互联网和物流业兴起将货物的运送距离大大缩短了。

  

  小山村打造红色旅游区

  

  从冯邦松家里出来,东楚晚报记者又继续在山间小路上前行。虽然年关将近,但是山村里很难看到青壮年的身影。

  “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饶惠开是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村支书、主任,如何战胜贫困,将年轻人留在村里是这个基层干部不能绕开的话题。

  饶惠开,1959年出生于南山村茅宕湾。因为贫困,小时候与大部分乡亲们一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一境况,让饶惠开一心想寻求改变。

  1986年,饶惠开参加村委会工作。由于工作突出,1992年他担任南山村村主任,2000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贫困是压在南山人头上的大山,同样也是饶惠开的心结。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七大难题,分别是村民喝水难、吃粮难、行路难、通讯难、收视难、就医难、上学难。

  饶惠开决定先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在村支书刚上任不久的群众大会上,他没有发表激昂的誓词,而是向村民承诺:保证家家用上自来水,保证汽车能开进南山村……

  南山村纵横几十里,全村一千多人分散居住在二十多个自然村。风调雨顺的年景,人畜饮水、用水就靠天然和人工修筑的池塘盛水。池塘盛水有限,一遇到干旱,村民就得到处找山泉水活命。为了解决饮水难问题,饶惠开带着村干部修了20个蓄水池,然后安好水管将山泉水引入水池、水库,再安装自来水管将水送到各家各户。

  在办水利的同时,饶惠开还领导村民开始了艰苦的修路工程。从2000年的砂石路到2006年的水泥路,从主干路到湾湾通,饶惠开亲自带队修建了35公里长的路面。紧接着,南山村民在电信局的支持下,在南山之巅建造了无线电话接收发射塔,使南山村真正跨进了信息时代。

  “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南山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饶惠开指的是红色文化资源。据了解,南山是大冶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的地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足迹。

  “因此,南山也被称为‘湖北小井冈’。”谈到这里,饶惠开眼中会闪出自豪的光芒。凭借着南山独有的资源,一幅南山发展的美好画卷在他心中展开。他要把南山村建设成红色旅游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

  围绕着打造红色旅游区的想法,2017年饶惠开还要做的事情很多。他打算今年在村里建设一座能容纳150人住宿和供300人就餐的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新建3所公厕,修建将军石林园,修缮18处革命遗址……

  在饶惠开的眼中,新的一年南山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