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社会百态,变幻无常,从一开始的“毒奶粉”到后来的“毒胶囊”。社会的毒瘤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徘徊。化肥行业也总难逃于此。但总会有那么几家无良企业费劲心机如何坑蒙拐骗,偷梁换柱,而不是真正花心思提高产品的质量,为消费者诚心的服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到消费者学会懂得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产品知识,政府加强监控管理、打压这种无良企业,才能保证市场的秩序、声誉。
一:偷马换马
利用农民对某些肥料的认可度如磷酸二铵等,创新白马非马论,蓟马也是马,起个三铵、四铵、五铵的名儿,偷换概念误导农民。
二:偷雀换雀
特别是在基层农资店,为了牟取暴利,推销有机无机复混肥,总含量挺高,但是氮磷钾有效成分很低,当做复混肥进行推销,价格略低于复混肥,麻雀当孔雀卖,坑农民叔叔就象坑爹一样。还不如大忽悠了,起码马还是马呀。
三:偷猴换猴
无厘头的整出一些连大师兄都弄不清的高大上文辞,什么进口纳米磁性剂、激活素、光能素、抗冻因子,防晒因子,长效因子等神奇的东东,可劲坑,不是所有的猴子都叫大师兄。
四:偷狼换狼
一些厂家却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明明只含氮磷两元素,却在包装上标注呈“氮:15,磷:15,铜锌铁锰等:15,或N-PK-Cl15-15-15”,给人三元肥的感觉,黄鼠狼也是狼?农民叔叔是好骗的?
五:偷蛇换龙
明明是条赖皮蛇,非得装上个角冒充龙。什么全元素、多功能、全营养、全作物、某某作物专用兼用一大堆。一块钱的东西贴上几个标签就成了几块钱的东西。
六:偷犬换犬
标注氮磷钾含量≥48%的肥料,实际只有10%-24%的氮,商家每出一吨假货,至少可比卖正品多挣千元。良心都被狗吃了,柴狗卖出藏獒价。
七:偷虎换虎
劣质产品包装上打着“国家某部推荐产品”“某某质检所认可产品”的幌子,壁虎也是虎?
八:偷蚁换象
高仿尿素、二铵等数值品牌产品,实际以低含量充高含量、以其他低价肥料充高价肥料,甚至以本地货冒充洋品牌,模仿进口化肥商标或取相似名称;盗用国外生产商名义或标注“进口许可证”等;采用先注册或虚拟境外空壳公司,然后以空壳公司名义委托企业生产;假标国外技术产品、谎称进口原材料等现象。买就要买有牌子的,比如嘹地泰、润源宝等这些优点名气的牌子。没编号没牌子的化肥切记慎买。
吃一堑长一智,不关要学到的东西,而且要把学到的东西能够真正的应用到社会中,才能体验到真谛。
|
|